【投書】破除台北主義迷思,高鐵延伸屏東實踐經濟轉型正義?

作者 談談

2017/03/31 12:08
▲TVBS/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作者/爭取高鐵到屏東聯盟:我們是一群關心屏東交通議題的公民,我們透過網路集結並認同高鐵應該延伸屏東。高鐵延伸屏東是台灣重大公共建設,也是台灣百年建設之一,是下一世代需要的建設。交通部應認真規劃高鐵延伸屏東,妥善做好路線規劃與延伸相關建設,使台灣達成真正一日生活圈並透過重大交通建設促進南北均衡發展、弭平城鄉差距,最終能提升台灣整體進步。 )

以台北政經發展為台灣政經活動的「台北主義」主流思維,導致台灣區域發展不均衡,反映在人們用腳投票。所謂「用腳投票」,是指資本、人才、技術流向能夠提供更加優越的公共服務的行政區域。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政策壁壘消失,「用腳投票」挑選的是那些能夠滿足自身需求的環境,這會影響著政府績效,尤其是經濟績效。

我們拿政府投資全國的台鐵及捷運總預算資料做計算,北台灣(含北北基、桃園、新竹縣市)拿到全國總經費的65%,南臺灣(含南高屏、嘉義縣市)僅拿到全國總經費的26%,細算屏東縣部分,僅拿到政府鐵道經費約2%的預算額。

我們統計出1998年到2017年北台灣平均人口約9579678人,北台灣人均鐵道捷運經費可拿到121211元;南臺灣平均人口約6315834人,南臺灣人均鐵道捷運經費可拿到83057元,如果計算屏東人均鐵道經費,每一位屏東縣民分到的鐵道經費有43332元,僅拿到北台灣人均鐵道捷運經費的3分之1;

我們嘗試算了台北市民人均鐵道捷運經費,吃驚地發現到,竟然將近27萬,是屏東縣人均鐵道的6倍之高。僅從交通建設經費來比對,數據顯示,政府對國家交通建設存有嚴重的重北輕南差別待遇。

相對南臺灣,政府不成比例的大量投資北台灣鐵道捷運建設,提供優越的交通公共服務,其帶來的交通變革在資本主義市場環境下,很明顯地提供給台灣民眾能滿足其自身需求的環境,因而他們具體地用腳投票移居北台灣,造成我國人口集中在北台灣。

北部面積多為盆地與台地,卻有45.4 %的人口集中在北部縣市,而台北市面積僅有台灣的0.75 %,人口卻是總數的11.45 %,且這個北部都會區的人口至今仍不斷膨脹。

但是我們看到的屏東,她位於台灣最南端,從國民黨遷台後,皆位處於我們稱之台北主義思維之下的偏遠地區,屏東從國家資源分配到的比例長久以來遠遠落後其他大型城市。

這種現象造成屏東居民不斷移往北台灣,從2014年迄今3年,屏東縣人口呈負成長,流失近1萬人,更咋舌的是,從2010年以來,人口數更減少46,930人。

人口流失與產業低薪有關,薪資低迷似透露出縣民不願工作,屏東縣男性失業率從前年的3.4%攀升至4.1%,男性失業者約1萬人,比前年(2015)增加2千人。值得注意的是,低薪也造成屏東人貧窮,屏東貧窮人口(低收入+中低收入)目前約有5.4萬人,是全國縣市組第二高。

我們發現到,失業者當中可能含有貧窮人口,而貧窮人口如果排除失業者,屏東有將近數萬貧窮人口從事低薪窮忙的廉價工作。

由於過去政府長期重北輕南政策,屏東縣人口流失可能造成「三減」現象:減少立委席次、減少中央補助款、減少產業內需。許多屏東居民憂心他們的城市逐漸死氣沉沉,與此同時,他們也擔憂國會議員可能減少一席,勢必影響在地居民在國會的發聲權。

近日高雄市長陳菊也提到政府不該忽視人口北移現象,她說:「現在高鐵一日生活圈,未來產業布局一定要著重濁水溪以南縣市。」她在市議會提出施政報告稱,台灣人口都往中、北部集中,她跟南部縣市長討論到,台中以南都發現人口北移現象,並呼籲未來產業布局要往南部縣市,「不要再北移。」

多年來有雜誌評比全國縣市競爭力,諸如經濟、教育、社福等指標指稱,屏東縣在全國排名皆位於倒數,可說屏東的縣市競爭力指標呈現「落後發展」態勢。如何改變屏東,提高競爭力,讓產業或基礎交通建設進入屏東,都是關鍵,問題在於各界對產業與交通的先來後到一直存在爭論。

歸納出主要有交通說與產業說,交通說是指先提升基礎交通建設,再促進境內產業發展,而產業說則認為首先需要產業投資屏東,再擴充基礎交通建設。從蔣經國時代的十大建設,再到蔡英文總統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綜觀我國經濟發展過程,政府建置與擴充基礎交通設施一直都在扮演領頭羊,也就是說政府的經濟政策,主流思維都以決策者預先發展交通建設,再進而鼓勵業者投資帶動產業發展。

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當初中山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帶來新竹產業發展的契機,在交通運輸動脈打通後,竹科園區就選在以中山高沿線兩旁的土地為產業基地,距離臺北市70公里,到桃園國際機場車程約一個鐘頭,往北到基隆港或往南到臺中港分別僅需2小時車程,而後高鐵開通貫穿新竹,因為竹科、大學加持,加上高鐵拉近新竹與臺北及臺中距離,成為兩大都會區因人口飽和後崛起的新興城市。

高鐵帶來的外溢效果,除了強化原來的科技經濟聚落,在新竹更形成未來是產業主流的知識經濟聚落,靠近高鐵的竹北新市鎮即是很明顯的例子,目前在竹北產業特區中,有生醫園區、體育園區等;高鐵運輸也促進竹北鐵路捷運化,連結高鐵與新竹市區的六家車站,下高鐵轉搭火車約20分鐘就抵達新竹市區。

高鐵能帶來一座城市的轉機,是我們爭取高鐵延伸屏東的主要論點,屏東如果擁有高鐵,將可與台灣重要產業聚落成為一日生活圈。它也在屏東厚實的基礎上促進全國經濟發展、「雙東」觀光發展、均衡南北、城鄉發展與縮減貧富差距。

我們認為,政府應思考經濟上的「轉型正義」。全球化浪潮已經產生諸多問題,例如M型社會與貧富差距拉大,經濟資源分配越來越不公平,影響了整體社會的發展。政府除了維持經濟競爭力與高度經濟成長力之外,更應該全面思考社會上被經濟壓迫的弱勢者。政府應積極扮演窮人的掌舵者,在政策制定上關懷弱勢族群,以彰顯民主政治中的人權精神,落實經濟上的「轉型正義」。

我們認為,在落實經濟面向上的「轉型正義」有三個理想第一是「經濟主流化」,經濟主流化並非全以經濟發展為主要模式,而是政府在擬定經濟政策時,更要顧慮到經濟弱勢族群的聲音,充分聽取各方不同的意見,落實審議式民主的精神,以制定符合社會正義的政策。

其次是發展「經濟第三路線」,英國工黨過去曾經成功推行第三路線,使英國創造可觀的就業機會。經濟第三路線即是經濟制度現代化與適應全球化經濟,最重要的精神是打擊貧窮,縮小城鄉差距,廣泛分配經濟資源,使得偏遠地區得到實質的照顧。

最後是創造「經濟效率部門」,效率部門是指提高行政人員的行政效率,提升政府部門的有效管理,並有效組織跨部門協力合作,在經濟部門尤其需要效率及協力行政,創造政府競爭力,提高台灣總體競爭實力。

具體而言,政府要實踐經濟的轉型正義,可從屏東為主體的角度出發,我們歸納出六點建議供政府參考,尋求政府認同屏東高鐵設站有正當性。

第一,政府應強化高屏台鐵捷運化2.0,現階段高屏台鐵捷運化失敗收場,政府應加快辦理高屏台鐵捷運化2.0,讓屏東往來新左營站更加縮時與快速便利。

第二,高鐵新左營站與台鐵站之整合,應考慮真正的「無縫接軌」,未來在技術與安全可行性下,高鐵月臺與台鐵南下屏東月臺可在同一月臺,免去旅客上下月臺與換站之不便。

第三,屏東縣政府應加強招商,辦理新鮭魚返鄉。縣政府應積極提供投資誘因,找回在全國、世界各地經商有成的屏東商人願意在屏東設立企業廠辦總部、分部或研發部門等部門。

第四,南向政策是政府重要政策,建議政府將高雄市(含鳳山)成為南向基地新都心,屏東市應成為南向基地副都心,建設高捷延伸屏東市、東港、建設高屏第二快速道路等,發展城鄉運輸系統,提升南臺灣競爭力。

第五,屏東縣政府應積極辦理屏東火車站都市更新帶動商業發展,以及規劃高鐵屏東車站預定地,主動出擊擬定將來高鐵設站地點,讓中央政府看見地方爭取高鐵之決心。

第六,中央級政府部門應將部分機能移轉到屏東縣,亦即將部分中央部會機關移轉至屏東,讓政策實踐上能具體落實資源分配的公平正義,分配國家資源應確實造福全民。

屏東縣在前縣長曹啟鴻執政數年確有治理政績,且多是相當重要的基礎建設與文化建設。目前屏東最大的治理問題還是在於交通升級與產業戰略,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她不斷宣稱要促進地方整體發展,以及區域平衡。

這位受矚目的女性領導人如何實現她的理念,透過政府的前瞻基礎建設建立起便捷交通網,讓屏東產業環境、居住條件及空汙等問題有更好的解決,確保優質生活環境,帶動人口回流,或許是她目前能做得到的事,如果願意改善,這也是嘗試挽救她低迷的民調方式之一。

蔡總統曾提過高鐵要延伸屏東,然而她上任後最重要的經濟政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高鐵延伸屏東可行性評估僅編列800萬元,這項屏東交通建設是一項重要指標,代表蔡政府是否有心落實區域均衡,只不過目前還看不到具體行動,因為蔡政府對高鐵延伸議題的回應還是不太明確。

我們期望蔡英文總統重視區域均衡以及破除「台北主義」迷思、重視高鐵延伸屏東,而立法院通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後應即刻啟動高鐵延伸屏東評估,並盡快在今年年中提出最完整的評估報告結果,而在結果出爐後,後續行政作業應結合在地民意共識,行政院要迅速核定可行性評估,蔡總統也應明確指示高鐵延伸屏東動工期程,落實高鐵延伸屏東,開啟交通平權新紀元。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03/31 16:08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談談

  • 談她的愛、他的心;談我的友誼、妳的唯一。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