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前輩的你,還在用「經驗」做事嗎?

作者 文案的美

2016/09/23 08:00
▲圖片來源/路透社提供

之前網上流傳著一篇文,大意是:許多人工作了幾十年,並不是真的擁有了幾十年的經驗,而是一個經驗用了幾十年。

我想認真說說這事。

讓我先換個方式來說:「工作幾十年的人,的確會擁有這幾十年的經驗,甚至這些經驗會累積成他個人做事的方法。」

但是這方法,只適合你自己使用,而且甚至只適合你當下的狀況與環境使用。

換了一個環境,換了別人,這方法就不管用了。

也就是說,這只是個經驗法則而已,並不是真的方法。這才是問題所在。

大多數人都只是在用經驗做事,而沒有真正去探尋經驗背後的方法。

當我們開始接觸陌生的領域或工作時,會有四種階段。

1.陌生煩躁期

初次接觸新的東西,都會有陌生的感覺,不是自己熟悉的,不是自己習慣的,即使是自己習慣的產業,但換了間公司,東西與模式不太一樣時,都還是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

而煩躁感會在這時候產生,稍有企圖心的人,會把這份煩躁轉化成動力,透過更多時間的投入與努力,希望趕快融入這個環境之中,所以很多新人一開始都心甘情願的加班,當然之後也可能因此就變成習慣加班了...

這時候做什麼事都會是一板一眼的,除了擔心做錯之外,也很希望趕快知道前輩或者同領域的人,遇到許多問題是怎麼處理的。

經過一段時間,依照領域難度,會進入到第二階段。

2.順手熟悉期

這一階段比較好一些了,對於很多事情都已經有所認識了,對日常的頻率與習慣也慢慢的能夠接受了。

這來自於對環境的熟悉,我們自然就會比較放下心中的煩躁與緊張,開始把自己的觸角拉廣,能夠更瞭解週邊環境狀況,也因此能夠用更寬廣的視野來看待眼前的工作。

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在這個階段,開始瞭解到自己眼前的工作,不是單件單件的,而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

我們開始用系統的角度來思考當下的工作,用環境的因素來判斷該怎麼決定了。

然後依照個人的悟性與學習狀況,就會進到了第三階段。

3.習慣領悟期

終於,我們養成了自己在這領域的專屬習慣,這種習慣不是那種「一件事持續做21天就可以養成的習慣」的那種習慣。

而是自己大腦裡思考的習慣。

也就是大腦的「突觸」已經完整的生長,讓許多事情成為你的反射動作,對於一些例行的事物你可以不假思索的就下達決策。重要的是你開始領悟到你在這個領域之中的位置與程度,你終於能夠站在領域之中,瞭解到這整個環境的狀況,還有你做的每件事情會造成的影響。

你會因著這習慣,有自己的風格特色,也會因著領悟,找出屬於你自己的方法,甚至是開創出新的做法。

這時期正是你在這領域之中最佳的發展時期,你還充滿活力,而也領悟了些什麼,因此如果有機會的話,就是你大展身手的時候後了。

可惜,這階段並不長,對「一些人」來說,這階段很短就過去了,直接到第四個階段。

4.厭倦無奈期

這是四期最後一階段,這階段的你會對眼前的事感到無趣,覺得這一切都已經沒什麼了不起,對於其他人的所作所為也覺得他們總是做得很差。

你有一種老鳥看世界的心態,但卻只看見自己這一個世界。但是身陷在這其中,你只會覺得一切別人在探討的東西很無趣而已,你總是心想:「不就是很簡單的事嗎,有什麼好值得大驚小怪。」

面對變化,你已經有自己的直覺與理解方式,認為自己看透了這些事,對於很多事的無奈已經兩手一攤,也有點厭倦了這一切。

而這階段會延伸出各種型態,一部份的人因為無法跳脫的關係,所以就會變成僵化的人,整天靠著直覺就可以做好所有的事,因此也不再需要思考。一部份的人則會努力尋找突破,想看看到底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打破現況。還有一部份的人會開始分心,當直覺能做好眼前的事,他們選擇將腦袋放到其他地方去,開始往其他領域探索。

基本上這四階段是單向的,除非踏入了新的領域才可能會重啟這個循環。

許多人都是在第四個階段渡過一生,而他們的第三階段很短暫,因著他們所在的領域與工作內容,有些人根本無法在第三階段有所發揮就進入了第四階段了。

所以就會成為一個經驗用十年的代表。

但是我真正要討論的是美好的第三階段所發生的事。

第三階段的長度,會影響著我們在該領域的成就,趁自己還沒厭倦時,我們可以做很多的事。

這之中包括著在該領域持續深入的研究,或者是與他人分享這個領域的知識,趁著有熱情,而且我們也算夠專業時,我們可以這樣做。

這是大多數的人會做的。

但是還有一部份的人,在第三階段會做一件珍貴的事。

就是開始研究到達這個階段的方法。

許多人能夠到達第三階段,基本上都是靠著經驗的累積,還有少數人運氣不錯,有著很好的前人帶領著。

而這些人在這階段時,就會開始研究,自己能夠走到現在這階段,是不是中間做對了些什麼事,用了什麼樣的方法?

開始找方法,開始思考為什麼,而不是再靠著過去的經驗走到這一步。

這個就是最少數的人會做的事。

他們會將過去的經驗,研究成真正的方法,讓人們透過這些方法,縮短經驗累積的過程,而能夠直接踏在他們的方法上,往更前方邁進。

他們的方法不會是經驗法則,而是從經驗中找到的機制與規律,集結與探討而成的學問,如心理學、物理學、天文學等。

瞭解該領域的邏輯、因果與環境和變異,不斷的去測試而找到確定的方法。

這才是能開創該領域先河的專家。

也因此,標題我說的,許多人都是用經驗在做事而已。

他們可以做得很好,也可以持續做得好,保持在第三階段的人能夠讓人尊敬,即使是到了第四階段的人,也無損他過去的成就。

但是他們都沒有找到真正的方法。

他們即使教導,也只是靠著自己的經驗去說明成果,而不是去探索為什麼那個經驗能夠成功。

如同商業環境一樣,有些人獲得了曾經的成功,在第四階段洋洋得意的緬懷自己的成就,然後不斷的訴說自己過往的經驗。而有些人則是持續探索、理解、歸納、整理出一套方法,才有著許多商業管理上的知識。

要為自己的經驗找到方法,是一件比想像中還要困難的事。

大多數你以為的方法,其實只是你的經驗累積而成的步驟而已。

因此我們該由衷的感謝那些,願意花費一生,從自己的經驗中找出方法的前人。

有他們的方法,才能讓我們不再需要重覆那些經驗,而能夠縮短自己學習的歷程,持續的探索全新的視野。

也期許每一個人,都能夠在這條路上,保持著第三階段的熱情。

然後投入新方法的研究。推動整個領域的前進。

而不是落到了第四個階段,成為自視自己擁有豐富經驗,總是看不慣別人所做的事情,成為愛批評與牢騷的老屁股。

永遠要記得,你的經驗,只存在你身上。跟這個世界,一點關係都沒有。

>>來信投稿、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9/22 17:32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文案的美

  • 林育聖,寫文超過十年,此生志業以文字貫穿,常年靠鍵盤為生,實為鍵人一枚,認真寫字,不給社會搗亂。目前為【文案的美】公司負責人、【每天來點負能量】板主。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