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Q1:孩子重回嬰兒期很愛撒嬌真讓人頭痛。要是全聽孩子的,會不會太嬌慣孩子,反而不好呢?
我有一個4歲的兒子,最近弟弟出生後,當哥哥的本來已經會自己換衣服的,可是現在卻吵著「媽咪幫我換,媽咪幫我換!」就連吃飯時也撒起嬌來:「媽咪餵餵」,嘴上沾了番茄醬,也吵著「媽咪擦!」我沒辦法,只好幫他做,但我想問一下這是不是「溺愛」,對孩子是不是沒有好處呢?
A:父母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很正常的。
接受孩子撒嬌,對於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以及孩子對周圍人的信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是在依賴(撒嬌)和獨立這兩種心理反反覆覆出現的過程中長大的。
依賴大人的時候,孩子的內心可以獲得安心感。當獲得充足的安心感時,孩子便會逐漸感到不自由,於是想獲得自由,想自己做事,這種想法轉化為主動做事的熱情,孩子便向獨立邁進了一步。
然而,獨立的世界雖然自由,同時也充滿不安。這種不安的感覺過於強烈之後,孩子便又退回到依賴(撒嬌)的世界中。在這裡充分獲得安心感之後,內心又產生對自由的渴望,孩子便再次走向獨立的世界。
獨立的反面就是撒嬌,所以我們很容易認為不讓孩子撒嬌才能促使孩子獨立。其實並不是這樣,應該是「撒嬌的孩子才能獨立」。
儘管如此,大家卻誤認為「撒嬌」是不好的。其主要原因在於大家不瞭解「讓孩子撒嬌」和「嬌慣孩子」的區別。
「讓孩子撒嬌」和「嬌慣孩子」是不同的。「讓孩子撒嬌」對於孩子心靈的成長是必不可少的,讓孩子多多撒嬌也不為過;而「嬌慣孩子」卻是不應該的。
那麼,這兩者的區別究竟在哪裡呢?「讓孩子撒嬌」指的是滿足孩子情緒上的需求,比如抱抱孩子,聽孩子說說話,孩子哭泣時好好哄哄。這些事情可以多做,而且不管做多少,都不是「嬌慣孩子」。
反之,「嬌慣孩子」是指無止境地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零食、玩具、金錢,孩子要多少就給多少,這才是「嬌慣」,「嬌慣」對孩子是不好的。
所以,我們應該做到耐心滿足孩子情緒上的需求,而對於孩子物質上的需求則要有原則地加以節制。
現在社會上的做法往往是把這兩者顛倒過來。平日父母都很忙,沒有滿足孩子情緒上的需求。為了補償,假日就把孩子帶到購物中心,只要孩子喜歡,什麼都買。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就會成為一個用物質來填補心靈寂寞的人。
「讓孩子撒嬌」和「嬌慣孩子」還有一點區別,前者說的是在孩子遇到能力未及之事的情況下,大人應該給予幫助,向孩子伸出援助之手。這一點很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
與此相反,後者說的卻是在孩子自己能做到的情況下,大人伸手幫忙,搶先替孩子完成。這又叫「過度干涉」,也是不適當的做法。
因此,只要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要讓他們自己去做,不要怕孩子會失敗。但是對於孩子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事,還是要耐心幫助他們去做,這一點非常重要。
在這裡我們又回到前面那位媽媽提到的那個問題:換衣服和吃飯這些事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如果大人幫助他們去做,不就變成「嬌慣孩子」了嗎?這樣做是不是不好呢?
不過,從結論而言,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應該在某種程度上滿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的這種行為被稱為「重返嬰兒期」,是從獨立返回依賴的一種狀態。孩子為什麼會返回嬰兒期呢?這是因為發生了讓他們感到不安的事。問題中提到的這個孩子,他面臨的情況是家中又有一個孩子出生了,父母一直忙著照顧更小的孩子。
孩子發現:以前父母都是照顧自己的,現在卻一點也不管了。也就是說他感到了不安:父母是不是覺得更小的孩子比較可愛,而討厭自己了呢?自己是不是被拋棄了呢?
孩子心裡產生了這種不安,為了消除這種不安,他才向父母撒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徹底棄之不理,孩子就會更加不安,更加依賴父母。或者認為父母真的拋棄了自己,再也不來撒嬌了。這種狀態才是更令人擔心的。
反之,如果我們好好地接受孩子撒嬌,孩子就會想:原來爸爸媽媽還是一直在關心著我呢,自己沒有被拋棄呀,於是就會放下心來。孩子感到放心後,就又產生了自己做事的熱情,也就能自己去做了。
我們當然理解父母們焦慮的心情,不但要照顧小的孩子,還要照顧大的! 因此可能還會跟大的發脾氣:「你都做哥哥了,這點事自己不能做嗎?」不過還是希望做父母的能夠理解孩子內心的不安,在能稍微騰出空閒的時候,也照顧一下這個重返嬰兒期的哥哥吧。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對哥哥說:「哥哥可以自己做的呀!媽媽在這裡看著,你再做一次給媽媽看看!」 如果孩子做到了,就接著讚美他說:「真不愧是哥哥呀!真棒真棒!」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放心了,知道媽媽還是關心著自己,他可能就會自己去做了。
依賴與獨立的步調要由孩子自己決定。如果孩子有需求,那一定是有什麼原因,滿足孩子的需求大致上是不會錯的。
而「嬌慣」卻不是這樣的,孩子其實想自己做,父母卻出於不安而伸手幫忙。這種時候重要的是父母要默默忍耐,在一旁守護,讓孩子自己去做。
Q2:兄弟吵架吵得很厲害,有沒有巧妙的調解方法呢?
我希望兄弟之間能親密地玩耍,可是他們幾乎每天都吵得滿厲害的,真令人煩惱。
有人說孩子吵架時家長不要參與,可是弟弟被打滿可憐的,同時我也想讓哥哥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是不好的。有沒有什麼巧妙的調解方法呢?
A:兄弟姐妹吵架,父母原則上不要介入。小孩子吵架,父母也不要介入。這是原則。
小孩是透過吵架來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
自己這麼做,對方會怎麼想?什麼事會激怒對方?吵架是孩子了解對方心情的寶貴機會之一。
另外,孩子們就算吵過架,第二天也會忘得一乾二淨,又玩在一起。孩子們可以從吵架中學習到,即使吵架,也還是可以和好,這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不過,要是像問題中所說的那樣,弟弟單方面遭到欺負,家長有時候就不得不出面制止了。
這時候最重要的不是責備哥哥,或是袒護弟弟,而是把兩個人分開。
1.事先說好「不得使用暴力」 「如果有一個人哭了,就必須住手」。
2.到了這種地步,就要宣布「好了,吵架就到此為止了」,然後把兩個人分開。分開時,一般都是把正在哭的弟弟帶到其他房間裡。這時候要先對哥哥說:「等一下來聽你說。」
3.在此基礎上聽哥哥說明情況。
看起來是哥哥欺負弟弟,可是哥哥也有自己的理由,比如弟弟多管閒事,或做了讓哥哥討厭的事啦,等等。聽哥哥說這些情況時要表現出同情:「是嗎?那是很讓人討厭的呀。」
然後提醒哥哥注意:「你的心情媽媽理解了。不過因為打人也是不對的呀。」這樣一來哥哥就比較容易乖乖聽話了。
反之,如果媽媽不聽哥哥說,只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把哥哥訓斥一頓,那麼哥哥就會心生不滿:「為什麼總是要我讓著弟弟呢?」於是在媽媽看不見的時候又會去欺負弟弟。而媽媽再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哥哥,就會產生惡性循環。
4.接下來聽弟弟講明理由。
弟弟受了委屈,所以媽媽也要聽弟弟講述理由,然後表示同情:「被哥哥打了,好疼,是吧?」不過有時候打架是由弟弟引起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提醒弟弟說:「你也不要隨便動哥哥的東西呀。」
不過,有時候我們可能無法這麼細緻周到地去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宣布:「好啦,吵架到此結束」,然後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我們來吃點蛋糕什麼的吧」,這樣一來也可以讓吵架平息。
Q3:在讚美兄弟姐妹的方法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我有兩個女兒,一個4歲,一個2歲。聽說在妹妹還是嬰兒的時候,應該優先考慮姐姐,所以至今為止我都是優先考慮姐姐的。
可是最近妹妹也開始表現出自我意識,我一讚美姐姐,妹妹就插話:「我呢?我呢?」很難兩邊都顧慮到。在讚美兄弟姐妹的方法上,您有什麼建議嗎?
A:您的小女兒也已經能夠很好地表現自我了,是個很優秀的孩子。
的確,第二個孩子出生後,父母容易不知不覺地把注意力放在照顧更小的孩子上,對老大置之不理,所以我認為「好好對待老大」這個建議是恰當的。
要是老二總是受到照顧,而且做一點兒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會受到讚美,可是老大卻被認為是「大了幾歲,做得好是理所當然的」,不僅完全得不到讚美,還總是受責備,這樣一來,老大心裡的不滿就會越積越多,「為什麼你總是受到照顧呢」,於是就會朝老二發洩這種不滿,欺負老二。
所以,為了讓老大能夠和老二好好相處,讓老大受到父母重視,得到父母照顧是非常重要的。
不過,是不是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對老二不予理睬呢?我覺得並不是這樣的。
老二也有老二的心事。老大確實承受著父母的壓力,但在他小的時候,父母曾全心全意投入,給與悉心的照顧。可是到了第二個孩子,父母就變得鬆懈許多,說好聽些是給孩子自由,說得不好聽就是放牛吃草狀態(笑),結果可能會使老二內心感到寂寞。
所以,我認為重要的不是更用心地對待兄弟姐妹中的哪一個,而是原則上平等地對待每一個(當然根據具體情況,也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偏重對待其中一個)。
而且在讚美兄弟姐妹時,我給大家一個建議:不要只是籠籠統統,抽象地讚美兩個孩子都是好孩子,而是具體讚美每一個人的優點,比如說「姐姐多好啊,又溫柔又穩重」「妹妹可以清楚地表達自己的心情,多好啊」「姐姐認真幫媽媽做事,真好」「妹妹的優點是和小朋友玩得很融洽」等等。
孩子對自己受到讚美的方面想要做得更好,對兄弟姐妹得到讚美的地方也會想去模仿。另外還會產生尊敬對方的心情(相反,如果總是看到父母訓斥自己的兄弟姐妹,就會看不起對方)。
不過,像提問中的家庭那樣,姐妹倆搶著對父母說「我呢,我呢」,我想這樣的家庭中親子關係一定非常和諧。也許父母感覺很辛苦,但這正說明孩子與父母之間心意相通,孩子心裡明白:「只要自己向父母訴說,父母就一定會有所回應。」
Q4:讚美得太多,孩子會不會變得聽不到讚美就什麼也不肯做呢?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想盡量讚美孩子,多對孩子說「謝謝」。可是最近孩子們開始追著要我讚美:「了不起吧?」「怎麼不說謝謝呢?」我希望孩子們在沒有人讚美的情況下也會努力去做。
而且我也有些擔心如果沒有人讚美,他們是不是什麼都不肯做了呢?我的孩子一個是5歲的哥哥,另一個是3歲的妹妹。
A:不僅是孩子,就連我們成年人也有這樣的心理:自己努力了,就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希望別人對自己說「謝謝」。
只不過因為我們是成年人了,感覺每件事都要求別人讚美太不成體統,所以才不會說出來,但我們的心情卻是這樣的。
孩子其實和我們一樣。您的孩子能夠用語言坦率地表達出自己的心情,而且孩子之所以能把這種心情告訴父母,正是因為他們相信父母一定會對自己的這種心情予以回應,這證明孩子的心理正在健康成長著。
所以,要是孩子追著要我們讚美,我們可以回答說:「你真棒!」「謝謝你啦!」,一句話不值多少錢,但孩子聽了之後卻十分開心,會想繼續努力。這樣做對彼此都是有益無害。
這位家長擔心孩子得不到讚美會不願意做事,其實就這點而言,需要擔心的是給予孩子物質上的獎勵這種情況。如果做了什麼事總是得到物質或金錢的獎勵,孩子就逐漸以物質或金錢為目的來做事了,相反的,如果他們得不到物質或金錢的獎勵,就不會再去做事。
問題中的孩子希望父母口頭上讚美他們「你真棒」「謝謝」,並不是因為他們想要父母以感謝的話語作為對自己的獎勵。他們這麼希望是為了證實父母對於自己的努力是不是感到開心,自己做的事對父母是不是有用。如果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孩子就會感到莫大的喜悅:「成功啦!」
的確,長大成人,走入社會之後,就不會那麼容易受到讚美,也不容易聽到感謝的話了。不過,充分得到父母讚美的孩子,聽慣了父母說感謝的孩子,他們會一直擁有這樣的心情:只要自己努力,別人肯定會感到高興;自己對別人是有用的。(這是因為孩子透過父母的態度感受到周圍的人對自己的存在感到喜悅,自己是被大家需要的人,這種印象已經完全留存在心中的緣故)。
這樣的孩子走入社會後即使不常聽到讚美,即使遭到否定,也能憑著信念堅持做事。
相反,如果小時候反覆經歷的是無論自己多麼努力,周圍人都不怎麼高興,自己也得不到感謝,孩子就會想:反正像我這樣的人,再努力也不會有人認可。有些孩子可能會為了自己而繼續努力,然而大多數孩子恐怕會因此喪失鬥志。
讚美孩子既不是評價孩子,也不是培養一個尋求他人評價的孩子。而是分享由於孩子的努力所帶來的喜悅,由此培養出以別人的喜悅為精神食糧而努力做事的孩子。
(作者/明橋大二:精神科醫生。畢業於京都大學醫學部。曾任職於國立京都醫院內科、名古屋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精神科、愛知縣立城山醫院。現任真生會富山醫院心理診療內科主任、兒童諮詢機構特約醫生、學校心理醫生、NPO法人兒童權利支援中心Palette理事長。)
>>本文出自《教養,有時需要換句話說:這個時候,你可以這樣讚美或責備》一書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人氣點閱榜
12強/全力幫美國加油 台灣最終版「奪冠劇本、要贏幾分」出爐
2024/11/22 23:18 珍珠奶茶名店傳歇業!在地經營20年 業者證實:12/1收攤
2024/11/22 10:16 本土女星「突傳車禍」! 白冰冰證實了
2024/11/22 19:14 謝宜容一路升官後台是誰? 郭正亮曝「超硬背景」:難怪敢壓案
2024/11/22 07:47 快訊/連3震!台南5.4「極淺層地震」 在地人崩潰:轟一聲
2024/11/22 20:41 12強/不能輸的壓力!台日大戰先發公布 王牌林昱珉站上投手丘
2024/11/22 22:59 獨/丟丟妹披白紗「我今天結婚」!穩交大6歲男友收祝福 經紀人全說了
2024/11/22 23:30 謝宜容「靠山不只1人」!後台踢爆超大咖 完整名單曝光
2024/11/22 17:18 快訊/再震了!台南「極淺層地震」 今晚第9震
2024/11/22 22:46 別被外表騙了!3星座「最容易自卑」裝堅強 用笑容掩飾內心脆弱
2024/11/22 15:40 天氣/下週會多冷?「低溫11度」冷氣團灌頂 一圖懂斷崖式降溫時間
2024/11/22 11:40 未來3個月超吸金!3生肖事業財運大爆發 1群人有望遇真愛
2024/11/22 16:06 12強/火藥味濃!江坤宇為何挨「速球招呼」 疑美國不爽2潛規則
2024/11/22 17:10 許銘春切割謝宜容 林淑芬轟:官箴敗壞就妳、還想選市長
2024/11/22 13:41 黑五優惠!電商下殺5折起 iPhone 16系列限時半價
2024/11/22 14:58 黑五優惠!超商限3天咖啡優惠 「買2送2」可轉贈、寄杯
2024/11/22 15:53 本土一哥遭冷凍1年0收入!「爸爸」孫德榮斷關係住院 立遺囑交代後事
2024/11/22 13:02 洪申翰轉戰內閣「接任勞動部長」 行政院證實了
2024/11/22 23:05 一堆人衝監理所!「這新制」11/30上路 違規秒噴3600
2024/11/21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