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孩子在學校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嗎?
孩子的學校生活究竟順不順利,通常大家會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判斷。每個學期,學校寄到家裡的成績單上,會列出孩子的學業成就量表,從這些項目就能得知。或者,如果校方沒有特地連絡家長,也就代表孩子的學校生活大致上很順利,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如果發生了嚴重問題,學校一般都會通知家長。
以這種標準檢視,那麼看起來沒什麼大問題的孩子,是否就代表學校生活順利,父母能夠一切放心?我經常和為了孩子的問題而前來醫院諮詢的父母們接觸,他們大多數都渾然不知孩子出了什麼問題。
原本被父母視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卻突然愈來愈嚴重,最後演變成大問題,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一開始孩子的問題對日常生活並沒有妨礙,因此往往容易錯過矯正時機。很多父母因孩子的行為突然出現劇烈改變而震驚,但其實在那之前,孩子已經陸續向父母發出過無言的負面訊號。
●父母對學校生活的錯誤認知
錯誤認知一:成績好,就代表學校生活順利
孩子的聽力或數學考試拿了滿分,父母應該相當開心吧。孩子在學習方面交出漂亮成績,父母就認為其他層面也會得心應手,沒有什麼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反應學習能力的智能成績,以及與他人之間的溝通能力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現代的孩子與他人協調共處方面,比從前的年代來得生疏。學校有校規,可以說是一種嚴格的群體生活,對孩子來說,與周遭的人維繫人際關係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如果問那些拒絕上學的孩子們為什麼不喜歡學校,他們的理由大多是因為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產生了「矛盾」和「混亂」問題,遠遠超過學業因素。
反映學習能力的智能,與社交關係彼此交互影響,但各種理解能力的發展速度,每個人不同。以為只要某方面做得好,其他方面也不會有任何問題,父母必須停止這種想法。滿6、7歲的孩子,大部分慢慢開始懂得去了解別人的立場,逐漸產生體諒、等待、讓步的心情,也在過程中學習摸索。
此時,如果缺乏基本溝通能力,學校生活就會出現困難。如果被同儕朋友認為是個貪心、霸道,只在乎自己的自我中心狂,就會被別人排擠孤立。姑且不論孩子成績的好壞,光是人際關係一項就已經被打了零分。
錯誤認知二:朋友多,就代表人際關係圓滿
如果問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你們和同學相處得好不好?」大部分都會回答:「很好。」父母問這樣的問題,是想知道孩子和同學之間相處是否融洽,而孩子的認定標準卻是只要沒有吵架,就一律給予肯定答案。
即使是人際關係不太圓滿的孩子,也會給予同樣的回答。父母問的是和同學間感情「好不好」,而孩子卻以為是「有沒有問題」。
如果把問題稍微改變一下,用「跟同學們熟不熟?」來問的話,答案還是一樣。大多數的孩子們會回答:「都很熟。」只要沒有起太大爭執,而且是同班同學的話,答案也就千篇一律是肯定回答。父母想知道的是孩子和朋友在個性上合不合得來、有沒有常見面、了不了解對方,孩子卻對父母的真正意思不甚了解。
這種差異是由於父母和子女擁有的概念和思考模式不同所致。這種情況下,只有直接問子女有沒有要好的朋友,或是觀察孩子的生活態度來判斷人際關係,此外別無他法。即使朋友多,也有可能對其他的孩子造成困擾,或者帶來不便,因此我建議透過本書所舉的例子,來正確掌握孩子的人際關係。
錯誤認知三:學校沒打電話來,就代表一切順利
如果接到學校打來的電話,代表問題已經嚴重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在那之前,孩子極有可能曾經向父母或老師發出或大或小的訊號,只是沒有被察覺。在問題變得更嚴重之前,我認為解決孩子平時內心的疑問是相當重要的一點。
父母必須先接收到孩子發出的微弱訊號,釐清問題所在,藉此檢視孩子的學校生活。接下來再針對原因,努力找出適合的解決之道。
●孩子的學校生活,有哪些是父母不知道的呢?
排名第一的就是朋友關係,孩子在學校有沒有一起玩耍的朋友,有沒有被同儕冷落,與同學們合不合得來,父母對於這些部分有可能不知情。如果孩子的個性比較主動,回到家之後,會分享在學校發生的大小事的話倒也還好,萬一孩子的話不多,父母就不是那麼容易了解。
想要判斷孩子與朋友之間相處融不融洽,大致上有5種方法。第一,闖禍之後,校方打來的電話。第二、受害學生的家長主動連絡。第三、孩子主動說出自己的問題。第四、間接從班上比較活潑的同學口中探聽消息。第五、由班級導師告知。事實上,由於導師一次要帶數十名學生,除非孩子惹事生非,不然一般都會告訴家長一切都很好,因此有可能無法得到準確的資訊。
如果用前述的方法來判斷,父母當然會認為「孩子在家怎麼做,在學校應該也一樣吧。」這也是父母常有的一種最典型的錯覺。許多父母都驕傲地認為,自己是最了解孩子的人。然而務必要記得,孩子其實擁有父母所不知道的生活、只屬於他自己的那一面。就算家長信心滿滿地認為,自己非常了解孩子的行為舉止和個性,但還是有許多父母並不知道孩子的學校生活究竟如何。
深入了解的話,會發現許多孩子都過著雙重生活,在家裡的行為舉止與在學校的表現迥異。對孩子來說,家庭是親近又熟悉的地方,而學校卻是陌生的環境,孩子也因此發展出全然不同的性格。例如有的孩子在外顯得相當被動、文靜,話也不多,但是在家裡卻會動手打弟妹,出現罵人等行為。
相反地,有些在家裡很少開口講話的孩子,到了外面卻能夠滔滔不絕地表達意見,給人辯才無礙的印象。後者的情況,也是在進入反抗期和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經常出現的特點。請不要光憑孩子在家裡的行為,就斷然認定孩子的在外表現也是一樣。
如果孩子成長之路上一切順利,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對父母來說,就是最值得欣慰的事。然而,萬一發現孩子出現問題徵兆,又應該如何因應呢?……
乾脆單刀直入問孩子?打破沙鍋問到底追問孩子一切細節,並不是太理想的方法。因為父母的擔憂情緒會毫無保留傳遞到孩子身上。
人們在有目的導向的事情上,會格外活力充沛。目的性愈強,灌注的活力愈多,別人也會感受得到。從一個滿懷熱忱的講師身上,可以感覺字字句句充滿熱情。當一個人面對心儀的人,即使不說話也能從氣氛中感受到緊張情緒和熱忱。當父母經常繃緊神經追問孩子在學校過得好不好,孩子也會感到緊張。如果孩子能以正面態度看待父母的擔憂還好,但大部分的孩子會認為父母緊迫盯人,想要干預自己的生活。
一旦孩子開始對父母的干涉感到不滿,就會認為少說話、少透露是上策。如果子女是正值青春期的國、高中生,反應就會更加激烈。乾脆閉上嘴巴不說話,甚至遠離父母等,可能讓親子關係漸行漸遠,甚至形同陌路。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孩子原本對父母無所不談,交友方面的煩惱都會向父母傾訴,但卻因為父母說錯話或給予錯誤建議而出現問題。
關鍵就是,盡可能在不給孩子壓力的範圍之內,自然而然去了解他們的學校生活。想要最簡單快速又正確無誤地掌握孩子的問題,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開啟對話頻道。父母必須在家中製造一種氣氛,讓孩子願意分享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
請父母敞開心胸,多挪出時間與孩子對話,並且認真傾聽。如果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對話頻道能夠順利開啟,保持暢通無阻,就能看見孩子的內心世界和苦惱。
●人際關係深入篇 無法維繫友誼的孩子
【媽媽的來信】
院長,您好嗎?
我有一個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她的個性非常開朗又積極,既關心別人,也樂於和他人相處,但是和朋友們似乎無法維繫長久關係。隨著年級不同,她也換了好幾個班級,一開始很容易交到朋友,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很少再聽她談起朋友的事。
我一直覺得很納悶,但不想主動談起這件事,怕孩子感到受傷,因此一直沒有找她談過。偶然間我從她同班同學的母親口中聽到了關於女兒的事,讓我相當難過。聽說女兒一開始雖然待人大方,很容易親近,但是只要和別人意見不同,就會產生摩擦,用非常激烈的方式堅持自我主張,導致朋友們漸漸遠離她。起初幾個合得來的孩子們經常聚在一起,不過最後我的女兒總是會被排除在同儕圈之外。
女兒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人,沒有兄弟姊妹的陪伴,獨享娘家和夫家親戚的關愛。女兒外貌清秀漂亮,大家都喜歡親近她,這一點她自己也非常清楚。但是當我觀察她和其他孩子們的相處情形,我總覺得她似乎不太懂得如何和他人溝通意見。
聽了同學母親的一番話,發覺女兒不知道如何和朋友們情緒溝通,友誼關係也無法長久維持,這讓我很茫然,也不知道該如何對孩子開口談這件事。女兒即將進入青春期,和朋友彼此親密地分享感受,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但她和朋友之間卻無法建立長久友誼,我應該如何給她建議呢?我感到十分苦惱。在我眼裡她是多麼可愛的一個孩子,但是朋友卻不願意對她敞開心房。請您教教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建立長久友誼呢?
【吳醫師的提醒】
當孩子和學校同學相處上有問題時,父母的心情一定會感到相當沉重。尤其學期一開始本來交了很多朋友,過一、兩個月之後卻變得孤伶伶的,這樣的孩子看在父母眼裡,的確會感到掛心不已。在家裡和父母相處上沒有大問題的孩子,在交友關係上卻遇到阻礙,這是父母萬萬沒有料想到的事。
無法和朋友建立良好友誼的原因有好幾種,不能單方面認為是誰的問題。父母必須擁有正確的認知,這種現象不是由於單方面的錯誤,而是孩子在千變萬化的環境中,面對各種問題情況時,和別人之間產生衝突,因而出現適應不良。
如果孩子的個性開朗,積極熱情,卻無法和朋友和睦相處的話,可能是過度捍衛自我主張,對他人的體諒和包容力不足的緣故。也有可能過度自負,不懂得傾聽他人的意見,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最正確的。對於聽從自己的意見、點頭稱是的人釋出善意,產生依賴,這種情況可說是人之常情。
另一種可能是,孩子的個性過度害羞,容易緊張,因此當交友關係中出現任何小小衝突,很難迅速找出有效的因應之道,這樣的孩子對於考試成績也十分敏感,經常反應過度,強烈的競爭個性往往會造成阻礙。
很常見的情況是,平常和朋友相處融洽,但只要對方讓自己產生一點點不愉快的感覺,就會發脾氣,把朋友一把推開。突如其來的不友善舉動,或說一些和眼前主題毫不相干的話,因此被朋友們疏遠。
近來孩子在同儕朋友之間被「邊緣化」的現象,儼然已經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父母不應該認為問題不大,加以輕忽,而需帶著關心,對於問題情況採取不偏頗的態度,以智慧客觀面對,才能真正給予孩子需要的幫助。與其只計較結果,追究是誰的錯誤,不如有條有理地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教導並訓練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才是重點。
和朋友們維持長久的良好關係,就和結交新朋友一樣重要。
【心靈診療室】
朋友為什麼這麼重要?
孩子從小學升到國、高中的過程中,學校的朋友在生活中的比重逐漸增加,自然形成人脈。孩子就讀的學校年級愈高,愈想脫離父母獨立,也更希望多花一些時間和同儕朋友相處。也就是說,和朋友的友誼成為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支柱。
父母內心希望孩子結交的朋友,和父母本身在孩童時期對朋友的定義不同。差別在於父母多少帶著更挑剔的條件。「功課好,對孩子有益的朋友」「家庭背景良好的朋友」,至少要符合這些條件,父母才會感到安心。當孩子結交的朋友不符期待時,父母就會開始嘮叨,要求孩子和那樣的朋友保持距離。孩子難道會乖乖聽話嗎?當然是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一心想反駁。當反抗心愈來愈強,平常乖巧的孩子開始頂撞父母,出現種種反抗行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朋友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呢?根據我的經驗,許多兒童和青少年的苦惱中,最常見的不外乎學業成績和朋友問題。對孩子來說,朋友不僅僅是一同玩樂的玩伴。孩子在校園中脫離了原本依靠父母的生活,付出努力希望獨立自主。原本只知道撒嬌的孩子,頓時開始遠離父母,並且希望由朋友填補父母的空缺。朋友的重要性也開始超越父母。
孩子不願意告訴父母的祕密,卻願意毫無保留地向朋友傾訴。以父母的立場看來,眼前正是需要用功唸書的時期,孩子卻老是和朋友廝混,萬一耽誤了學業怎麼辦?為此憂心忡忡。
小學生的情況比較輕微,一旦升上了國、高中,同齡團體和同儕文化的影響力會更強大。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於加入團體,產生歸屬感,並獲得自我肯定的欲望更加強烈。如果無法歸屬任何團體,形單影隻,就會竭盡全力,不惜排擠他人,只希望能夠加入團體。雖然也有一些孩子即使不屬於任何團體,也能夠獨樂樂,但這是極為少數的例外。被團體疏遠的孩子,很容易在班上成為被邊緣化的對象。
擁有各式各樣活動的學校體制也幫助形成團體環境。群體生活被列為德行評比的一環,以團體組別進行活動的情形也更加常見。過去老師是根據學號和姓名筆劃順序幫學生分組,無論彼此熟不熟識、關係好不好,都有可能編入同一組,而最近的孩子們則是自行選擇組員,自己選擇想要的伙伴,以小團體集體行動,因此感情親密的孩子們會聚在一起,而某個孩子被眾人疏遠,也就會被剝奪和其他人相處的機會。
如果孩子每次都錯過機會,無法被選入任何團體的話,情緒上可能會變得畏縮和憂鬱,也會影響學業表現,導致成績一落千丈。一般來說,新學期開始的一到兩個禮拜內,就會形成小團體。
以女孩子的情況來說,有很多孩子不清楚其他人的個性和興趣就貿然加入某個團體,結果無法適應而中途脫隊。尤其被動內向的孩子經常發生這種狀況。個性上慎重小心的孩子,原本需要花費長時間來結交朋友,但卻忽略自己的特質,一心求快而導致失敗。
活動力強而積極的孩子,很容易交到新朋友,適應團體成為其中的一份子,但內向的孩子卻掩藏自己原本的個性,勉強仿效其他孩子的行為舉止,往往會因為無法適應而感到不自在。孩子天生的個性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如果再加上過度誇張的舉止,可能會被其他孩子認為浮誇不實,導致心靈受到更大的傷害。
男孩子的情況則和女孩子不同,通常藉由足球等體育活動和興趣來建立感情,也就是透過彼此身體的碰撞、揮汗奔跑的過程,建立起男孩子們之間的友誼。無法參與其中的孩子,可能會說自己比較喜歡閱讀書籍,休息時間一到,就獨自跑去圖書館,這種情形是利用其他藉口逃避問題,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孩子需要透過和朋友們相處、鬥嘴、爭執、妥協、和解的過程培養社交能力。藉由情感的交流,學習傾聽他人的意見,產生同感和共鳴,並且培養體諒對方的能力。但是現今的孩子們每天一放學就得趕著上補習班,幾乎沒有空閒和朋友情感交流。
根據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孩子的朋友大致分為補習班、學校和網路三種,很少會邀請同學到家裡來,更沒有多餘時間和朋友相聚。原本應該建立的友情是知道對方家住哪裡、父母是誰、心裡有哪些祕密等,情感上相互交流往來,但現代孩子們的朋友關係卻變成了例行公事,只是形式上的接觸。
朋友是人生中得來不易的重要資產,請父母為孩子拓展廣泛交友的機會。如果孩子對朋友的定義和父母所想的不同,請父母認同箇中差異,並且尊重孩子的選擇。哪些朋友是益友、父母擔心什麼事情,請敞開心胸和孩子溝通。當孩子認為父母了解自己、肯定自己,才會願意深入思考本身的交友情況和朋友關係。
●〈吳醫師的處方箋〉 情況的解決法
和朋友玩得好端端的,但動不動就哭
很容易耍性子、鬧彆扭
在學校只要朋友說出不喜歡聽的話,或是捉弄自己,就開始哭泣
這樣的孩子擁有脆弱又細膩的情感。說好聽話的時候,孩子會流露豐富的情感,而當嚴格追究時,孩子便無法消化情緒,因而感到挫折。不善於處理情緒的孩子,只要稍微受到一點刺激,就會用哭泣的方式表達感受。經常耍性子、鬧彆扭的孩子也是一樣。
看到因為難過而哭泣的人,任何人都不會覺得奇怪。悲傷時當然會掉眼淚,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如果是因為心裡感到不自在,用哭泣的方式誇大情緒,就會造成問題。例如感冒不舒服就哭,出遊時因為腳痛和疲憊也哭,體育課時酷熱不堪也哭,朋友講了不中聽的話,開了惱人的玩笑,心情不好時也哭。
大夥兒正玩得開心的時候,如果有哪個孩子哭了起來,大家就會為了他而調整步調。歡樂氣氛頓時被澆熄,朋友們感到一頭霧水,也顯得不知所措。於是惹孩子哭的人成了罪魁禍首,而哭泣的孩子則被視為受害者。如果惹別人哭的人因此被大人責罵,那麼和哭泣孩子之間的友誼也會劃下句點。
朋友之間原本力量平衡的狀態被破壞,相對來說,被視為弱者的孩子,很容易成為他人捉弄的對象。由於這個愛哭的孩子導致遊戲中斷,如果類似情況不斷反覆出現的話,原本扮演安慰角色的朋友們,也會開始認為愛哭的孩子好欺負,而故意捉弄他。老是打斷眾人興致的愛哭孩子,也會被視為「疏遠對象第一名」而遭到排擠,大夥另組屬於自己的小團體。
以耍性子和鬧彆扭的態度來表達情緒,是對情緒的處理方式不同,其實和心情低落時會表現哭泣的道理是一樣的。感覺不自在時,耍性子和鬧彆扭成了一種發洩方法。雖然呈現情緒的方式不同,但基本上都出於相同原因,也就是情緒沒有獲得紓解。
這種情形好比初生嬰兒透過哭泣來表達任何情緒上的不滿足。剛出生的嬰兒和世界溝通的方式就是哭泣。哭泣成為代替言語的表達工具。只要肚子餓、尿布濕了、發燒不舒服,一律放聲大哭。
當孩童開始學習說:「不好」「好」「不要」「漂亮」等單字時,隨著字彙能力的增加,情緒表達的方式也變得更多樣化。從這個觀點來看,脫離嬰兒時期的孩子,經常以哭泣、耍性子和鬧彆扭來表達負面情緒,可以說是情緒語言發展未臻成熟,因而出現不符年紀的原始表達方式。
當孩子到了入學的年紀,只要一哭,不管原因為何,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連忙阻止孩子。「你哭什麼?夠了。像傻瓜一樣哭什麼哭!」孩子哭泣是因為情緒不自在,父母卻不願意進一步了解原因,只是一味嚇阻和責備孩子。即使是成人,情緒和感受也不會停止衍生和發展。情緒發展是人類一生不斷經歷的淬鍊過程,必須付出時間、逐步改善,這一點請父母銘記在心。
【心的處方箋】
1 請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真正的情緒
舉例來說,原本孩子和朋友玩得正開心,朋友卻對他說:「你放屁對不對?唉喲,臭死了!」孩子於是放聲大哭。
丟臉的感覺極大化,最後用哭泣方式表現出來。父母與其說:「怎麼哭了?」「又在耍脾氣?」不如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真正的情緒,告訴孩子:「你一定很難過。」「心裡很不是滋味吧?」「原來你這麼沮喪。」讓孩子了解自己當下的感受,並且給予認同,這樣一來孩子的情緒也能緩和下來。
2 請教導孩子將情緒化為語言
放屁的行為被朋友譏笑,為此哭泣的孩子,如果問他是因為難過而哭,還是丟臉而哭,大部分都會回答後者。這時適合的處理是告訴他,「人都是難過才會哭,所以下次如果又發生這種情況,你可以告訴朋友:『啊,好尷尬,超丟臉的,不要再說了。』」教導孩子如何將情緒化為語言表達出來。
如果孩子一句話不說,直接哭起來、耍性子的話,會讓朋友覺得心情真是難以捉摸。請父母教導孩子一個觀念,如果希望對方體會自己的感受,用言語表達出來是最有效的方法,就算只講短短幾個字,也有必要將自己沮喪和丟臉的心情表達出來。
同時,請父母務必讓孩子知道,即使說出自己的感受,朋友也有可能完全無法體會。告訴對方自己很沮喪,對方可能會回答那根本沒有什麼好沮喪的。請父母提醒這一點,重要的是將自己的情緒用語言表達出來,多多鼓勵孩子。
(作者/吳恩瑛:父母最信賴的心靈輔導者,兒童教育界首席專家,精神科及兒童青少年身心科醫師。經常受邀於韓國SBS、EBS等各大電視台的教育節目與父母分享專業心得,擅長精確掌握孩子的內心世界,以特有的安撫方式維繫親子關係,打造親子幸福。)
>>本文出自《孩子上學了!寫給好媽媽的51個學校生活處方》一書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人氣點閱榜
快訊/深夜地牛翻身!23:32「花蓮規模5.2地震」 最大震度3級
2024/11/27 23:43 大雪伴「青龍星」!4生肖財運爆棚 由危轉安、化險為夷
2024/11/27 16:38 【賈永婕人設崩壞】賈永婕負面爭議多 前台北101董事長:別把功勞都往身上攬
2024/11/27 15:14 20年好友力挺賈永婕!怒轟「爆料瞎扯」:根本101超級業務員
2024/11/27 21:52 陸生團抵台!奧運金牌馬龍、楊倩親切揮手 大批迷妹接機尖叫
2024/11/27 12:40 知名婚宴飯店「股票淪壁紙」!財報難產 最快明年下櫃
2024/11/26 19:09 小S苦等11年沒恩愛「開放性關係」!爆老公變態行徑 鼓勵他找年輕妹
2024/11/27 18:13 12強/「自傲一覽無遺」!賴清德指點林家正 他怒轟:沒得到警醒
2024/11/27 15:51 本土劇男神2年戀驚傳分手 女友被爆欠債「錢還不出來」
2024/11/27 18:59 高雄女大生「芒果園棄屍」!突產嬰嚇壞 臍帶未剪慌扔路邊
2024/11/27 13:12 【賈永婕人設崩壞4】賈永婕作風豪放 生日豔照流出!放閃尺度驚人
2024/11/27 09:21 前101女董批賈永婕「膚淺虛榮」 基金教母宋文琪嗆辣性格
2024/11/27 19:06 超商咖啡優惠!小7、萊爾富限時買1送1 全家第2杯10元爽喝
2024/11/27 10:56 連洪申翰都驚訝!2月陳情信就爆:謝宜容辦公室用「3萬度電」
2024/11/27 09:19 下班快去彩券行!威力彩明衝2億 「3星座」偏財爆發等中獎
2024/11/27 10:55 12強/投手調度受質疑!日監督井端弘和曝苦衷:球員都借來的
2024/11/26 11:02 快訊/許銘春、謝宜容被控貪污 北檢列為被告
2024/11/27 21:58 爸媽只餵米糊!2月大嬰「滿月就斷奶」 多重器官衰竭醫急搶命
2024/11/27 10:25 陳漢典不藏了!重磅宣布「約會對象」是她 談做人:我隨時ready
2024/11/27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