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多少父母假借溝通之名,行說服之實?

作者 時報出版

2017/05/24 09:22
▲圖片來源/《下剋上考試》劇照

有一回,我跟美珍的媽媽相約一起去公園運動,不可避免的,我們的話題最終又落回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她跟我抱怨:「你知道嗎?美珍每天放學回來都是跟我不斷重複講學校發生的一切。」

我向來都是以這樣的方式跟女孩們相處,所以眼神裡帶著讚許地點頭說道:「哇,那很棒耶!這是促進感情非常好的方式。」

「可是我覺得她好吵,每天回來話怎麼那麼多......」美珍媽媽轉而看向我:「我好羨慕你跟你女兒,你們的感情看起來非常好,你到底都用了什麼方法?」

我跟女孩們的相處,沒有捷徑,所有的感情皆是我們一點一滴從無至有的慢慢經營,而我給予女孩們的,除了陪伴,最多的就是傾聽。

「啊,可是我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美國時間......」美珍媽媽停了停又說:「是不是聽她說,就會慢慢有改善了?」

「傾聽,不止是聽,還有很多的竅門。」說完這句話的我,也跟美珍媽媽分享了我跟女孩們之間的一些小故事,就算是跟女孩們相處有道的我,在傾聽這件事情,也不是每次都做到盡善盡美。

女孩每每回到家,都樂此不疲地跟我不斷分享所有的事情,有一次,比姐姐早回來的小女兒回家又跟我講了最近重複發生的事情:「媽媽,我跟你講喔,今天我在溜滑梯的時候,小新又推了我一次!我真的覺得我很不幸運,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第三次了!」

「下次你要小心一點,不然跌倒會很痛的。」

我承認我應付得非常草率,但至少我回應了她的問題,是不是?

小女兒無奈地聳聳肩:「媽媽,小新前幾天推我的時候,你也是這樣說的,我這次真的很小心了。」

「會不會是他覺得你在跟他玩,所以才會特別推你呢?」

小女兒突然很嚴肅地看向我,她搖著頭糾正我的說法:「老師說過,玩溜滑梯的時候不可以跑,可是他每次都會跑得特別快,而且我已經跟他說『不可以!』他根本就沒有聽進去。」

「既然你看到他跑得很快,就要小心避開他,這樣才不會被他撞到,是不是?」

女孩陷入沉思,我自以為聰明地幫她再度擺平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晚餐時間,就讀小學的大女兒此時也回來了,姐妹倆除了餐前洗手之外,還會幫忙擺好碗筷,趁著這點空檔,小女兒將跟我講的事情原封不動地再次轉述給了姐姐,我不動聲色地佯裝忙碌,其實也暗自觀察,看看大女兒會有怎樣的反應。

聽完妹妹講述的姐姐表情很吃驚,她拉過妹妹的手詢問:「他又推你喔,你這個小可憐,你摔倒了嗎?有沒有受傷啊?」

我原本若無其事的心態被女孩對妹妹的這番安慰給打動了,小女兒在放學後跟我訴說的這一段,她要的並不是身為家長的我的管教,亦不是要我們給予建議,她們除了單純的需要跟我們分享,如果真的有所求,也只是希望我們給予同理心的關注,這麼簡單的事情,我在女孩跟我傾訴的當下,卻忽略了。

那天晚上,姐妹倆相談甚歡,不太喜歡畫畫的妹妹居然主動拜託姐姐做她的小老師,願意跟她一起完成一幅畫作,姐姐教得具有耐心,而妹妹也頗有定力地將一幅畫作完成,而在這一晚,姐妹之間的情感昇華,不僅是因為那一幅畫作而產生彼此尊重與互助,更多的是,妹妹更加仰賴及信任姐姐,她熱愛的姐姐無時不刻陪同她去面對生活裡的任何關卡。

而我對自己未能及時的傾聽所導致的失意與內疚,在姐妹情深之前變得蕩然無存了,因為大女兒將我尚未滿分的同理心補充得恰到好處,且女孩給予妹妹的同舟共濟的相助,是我一直以為想要培養的,但我知道,那種共同進退的情感培養不來,這種情感天生俱來,卻又與日常生活的灌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正因為如此矛盾,所以才更顯得難得珍貴。

此後,我與女孩們所建立的傾聽,除了藉以耳朵去聽,更要聽懂女孩們所想要表達的情緒,除了聽,更要去懂。聽懂,擁有同理心站在她們的角度,可以快速地抓準她們想要跟你透露的「關鍵字」,這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次,我去學校接大女兒放學,一路上她都悶悶不樂,我問她:「你看起來特別累,還好嗎?」

她噘著嘴搖搖頭,但是不願意直面我的問題,回到家的女孩坐在沙發裡,還是不願意說話,我雖未勉強

她,卻告訴她:「媽媽隨時都在,只要你想要找人聊聊,你隨時都可以找我。」

直到睡覺前一刻,在我讀完睡前故事時,女孩才吞吞吐吐地跟我講述了今天發生過的事情─女孩在上自習課的時候,趁著老師不在,跟著全班同學擅自離開教室,一群同學結伴到每個教室去「探看」他們的上課實況,這群同學無一倖免地被當班老師罰「蹲馬步」。

「寶貝,媽媽很開心你主動把這件事情告訴我,媽媽現在只選擇『聽』,但是我不會在這件事情上去表達任何的意見,你明天想好了,再把你的想法也以同樣的方式告訴我,好不好?」女孩點了點頭。

隔天,女孩告訴我,她給老師寫了道歉信,稱自己應該要尊重老師,更應該尊重其他班級的老師和同學們,她覺得自己的行為錯了。

我把這些事情告訴美珍媽媽的時候,她很驚訝地看著我:「你明明有更好的方式可以糾正她。」

「可是她跟我分享事情的經過,並不是讓我說服她的,身處當下的我,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聽她怎麼說』以及『聽她後續怎麼做』。」

有多少家長,是以「藉著溝通之名,實則行說服之實」的呢?在跟女孩們的相處之中,我日漸行走得宜,是因為我知道,「傾聽」的最終目的,不是說教,更加不是批評。

陪伴女孩們成長,我們總想給她們滿滿的愛,我們期予這些愛足以讓她們去應對生活中的每一分挫折;而陪伴中必不可缺的一劑,非傾聽莫屬,透過傾聽,我們足以看到孩子另一個內心世界。而透過傾聽,我們才能毫無障礙地行走於孩子們內心的花園,看見孩子們內心的缺失,抑或是見證她們因你給予的愛,而讓內心變得豐盈飽滿。

(作者/王雙雙:作者、編劇。江蘇人,現居臺北。2007年開始創作小說,出版小說逾十部,以半夏及重光的筆名出版小說,作品包括《彼若盛花》、《七年》、《好姑娘永垂不朽》、《最好的時光遇見你》、《半島微光》等。2015年成立創辦悅讀趣,推廣閱讀及寫作。)

>>本文出自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一書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05/24 12:02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時報出版

  • 1975年1月創立,陪伴大大小小的讀者走過生命各個歷程。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將「時報出版」打造成華文出版界的領導品牌。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