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為了你好?其實無論孩子怎麼做,都會讓父母失望。

作者 羽茜

2016/09/30 08:29
▲示意圖/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今天跟朋友聊天,聊到所謂的「讓爸媽失望」這件事情,突然有點感觸。

不知道把孩子的成就當成自己的成就,是華人父母特有的文化,還是說這其實是跨文化跨社會,不管什麼族群的父母都有的通病,總之,孩子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讓父母失望,好像是不可避免的。

不管是工作、學業、感情、婚姻狀態或有無子女,很少父母會說他們對成年子女的現狀非常滿意,而總是有些遺憾,遺憾的程度不同,表現出來的就是不同程度的否定和壓力。

聽到爸媽說「我對你感到很失望」、「你為什麼不....」,那感覺總是很難受, 再早個幾年,我講起自己這方面的經驗甚至會想流淚,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但是現在出社會又過了幾年,我的工作、感情與家庭狀態都在某種程度上定型,想法又不同了。

我有種感覺,其實不管怎麼做,父母都是會失望的。

因為對父母來說,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或者是,「應該」要是最好的),在潛意識裡,父母甚至覺得孩子很完美,因為他是自己人生的再活一遍,而且應該要是把一切錯誤遺憾都糾正過來,拿過往經驗去避免重蹈覆轍的復活重來。

這種混雜著憧憬和控制的情感,卻導致父母覺得孩子的現況(比方說他的工作、交往對象、居住的環境等等)怎麼看都不對,有些控制欲強的父母甚至會主張,「你聽我的就不會這樣了」。但這種只要孩子聽從父母的判斷,一切都會撥亂反正的想法當然也是幻想,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渾身不對勁,充滿缺陷,讓父母失望。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階段,或者這樣的感受,就是在父母眼裡,好像自己無論做甚麼都是錯的,不夠好的,至少我和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如此。

覺得自己是對的,父母憑什麼說我錯,那感覺很難過,覺得父母是對的,自己只是做不到而已,那感覺也很難過,但是到了一個階段,關於這些又會有新的領悟,就是人生的各種選擇,到底有什麼是絕對的對、絕對的錯呢?

完美是一個純屬想像的層次,感情、工作、學業、生活方式等等,全部都要完美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永遠都會在某些面向讓父母失望,而如果父母的控制欲更全面一點,對什麼才是好工作、好對象,什麼才是成功和幸福的看法更狹隘一點,那麼他一定會說,你是在「每個方面」都讓我失望了。

但我們不能因此放下決定權,用別人的方式去過自己的人生,即使那個別人是我們的父母。

都已經成年了,就要自己判斷、自己做決定。孩子必須要有這樣的信心,才算是長大,都到一個年紀了還什麼事情都要問父母那才奇怪,只是一開始對父母的反彈,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出最好的決定、至少也是最適合的決定,到後來則會逐漸明白自己也是會做錯的,然而無論如何決定權都不在別人手上,無論選擇什麼,重點都在於那是自己的選擇,而自己當下已經拼盡全力。

並不是說自己選的就不會後悔,或者是不會有「原來我選錯了…」的這種悔恨,但所謂的成人也包括了去犯下屬於自己的錯誤,不管那錯誤是所托非人,還是對理想的追求太過不切實際。

人總是要從自己的犯錯中才能學習,想辦法從挫折中存活下來,才是獨立,只是無論對父母或孩子,獨立都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有點像是誕生新生命,明明是可喜的,過程中,卻有非常多撕裂的痛。

父母與孩子,彼此都是人生中的過客,無論任何一方想要永遠地滿足另一方,都注定是要失望的。

最好的是彼此關心和祝福,做不到的至少維持禮貌,再不行的彼此保持距離,人與人之間再深的愛和羈絆,為了維持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也只能如此而已。

>>來信投稿、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9/30 12:06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羽茜

  • 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編輯、英日文譯者,熱愛寫作,覺得閱讀和寫作就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著有散文集《成為母親之後》/時報出版。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