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浪漫!偶像劇裡其實都是「瘋狂愛」│學者研究愛情論

作者 愛在三采

2016/08/29 12:18
▲示意圖/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作者/下重曉子:NHK資深女記者,也是社會觀察作家,個人書中就常見的家庭及社會問題,深入探討並剖析,《家人這種病》於日本出版後瘋狂銷售超過600,000本,是最具話題及爭議性的「社會議題」大作。)

●愛情的顏色理論

一九七O年代,一位名叫李約翰(John Alan Lee)的學者,寫博士論文的時候又是頂著被同學嘲笑「啊哈哈哈你看看你!」的壓力,研究和愛情有關的題目。寫這種題目,在當時是被看不起到極點──這也叫博士論文?真是沒程度!即使是現在,研究愛情的主題壓力還是很大,因為沒幾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很重要,羞於承認這是一個攸關人生的議題。

問題是,愛情不重要嗎?

關於愛情,李約翰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愛情的顏色理論」(Color Theory),又稱為「愛的風格」(Love Style)。

他認為,愛情跟顏色是可以類比的。在顏色當中,藍、黃、紅是三原色,可以互相配合搭配、延伸成其他的顏色。李約翰認為,愛情的風格並非一成不變,但基礎種類和原色一樣,也有三種,就是「肉體愛」、「同伴愛」、「遊戲愛」。

而它們混合之後不會變成瀨尿牛丸,而是組合出常見的六種愛情類型:除了三原色之外,還有「瘋狂愛」、「實用愛」和「利他愛」。

●外貌協會成員:肉體愛

        愛情三原色的第一種叫做肉體愛(Eros)。許多人對於對象的外表要求很高,希望對方長得即使比不上金城武,至少也要像都教授一樣帥氣。

身材要有分明的六塊肌──我每次跟別人說沒有六塊肌難過什麼?沒有六塊肌,到麥當勞買就行了嘛~麥克雞塊有六塊對不對?不然就是希望對方豐胸長腿、細腰圓臀,一頭長髮,以芭比娃娃為標準……對身體上的強烈吸引力的期待,簡稱就是外貌協會的成員。

建構在身體吸引力的愛,就是肉體愛,偶然還會和「一見鍾情」扯上關係──這一類的情節在電影裡特別多,日常生活非常少。像是「史密斯任務」(Mr. and Mrs. Smith)的情節,男女主角一見面就迸出火花,享受了一夜熱情,然後暈茫茫地結婚,結了沒幾年就開始參加婚姻諮商,原因是他們連對方真名叫什麼、靠什麼過活都不知道。

有人研究熱戀中的情侶,調查他們有多少人自認為是一見鍾情?結果呢,在他的研究對象裡面,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六到十八左右自認為算是。所以,一見鍾情這種事不是沒有,但通常你碰不到。可是為什麼電影要演?因為電影當然要演那種很離奇、誇張的故事啊,要是演正常人的生活瑣事,乾脆把自己的日記登出來好了,問題是無聊到斃,誰要看?

這種會造成一見鍾情的肉體愛,一開始造成的戀愛動機非常強大,但人類的身體畢竟有其侷限,不太可能永遠維持青春美貌、年壯力強,因此,通常隨著時間的發展,純粹的肉體愛會慢慢消逝。套句有學問的話,就是「色衰而愛弛」啦!

 ●牽手同行:同伴愛

有時候你會發現,有一種感情狀況是你跟他一直認識,然後有一天才驀然驚覺:唷,你愛他!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少電影跟故事在講的就是這個狀況,你發現最後最後最後陪伴自己的那個人,其實才是真正愛你的,也是你真正愛的人,只是在某個階段你看不出來而已。

這樣的愛情是從長期的情誼延伸而來的,像親人一樣,代表兩人之間的感情已經逐漸脫離了激情的範圍,變成「伴侶」。而這樣的氛圍和關係,稱為同伴愛(Storge),是愛情三原色的第二種。Storge這個字源於希臘,原意是指手足之間或玩伴之間,隨著時間發展,逐步開展的親愛之情。像朋友關係、伴侶關係……多是這種以互相陪伴為主,而不是以肉體的情感為主。

但在台灣,很多人要嘛擔心友情沒辦法變成愛情,要不然就是擔心愛情會變成平淡無味的友情,或是親情。最常見的愛情問題之一就是:「我跟他在一起已經像親情了,該怎麼辦?」、「如果在一起已經沒愛情了?」

但是親情有什麼不好?如果我們假定那種親情是「好的親情」,是親人之間有來往的那種,有什麼不好呢?淡淡的,像一杯開水,沒有什麼特別的滋味,但能解你的渴。

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對於「變成親情」這件事情,就覺得是「我跟他沒有什麼了」,好像是個該氣絕的東西……但人與人到了最高境界,就是這種狀態啊!

你說:「原來就這樣?那我不要。」那麼,你期待的愛情是什麼?每天很high很high很high、跟嗑藥一樣?那樣是活不過幾歲的。那只是短暫現象,有些甚至對身體有害的。所以,同伴愛其實是人類的一個Blessing,有一個人一直這樣跟你在一起,你覺得每天生活得舒服自在,這才是重要的。如果你想要每天活在很high的狀態,是緣木求魚。

而在許多國家的傳統文化中,婚姻完全不講究愛情,而是講究經濟、講究門當戶對、講究社會地位、講究權力交換。到現在為止,在某些社會圈裡面還是這樣,有Money跟有Power的人,在替小孩或替自己找結婚對象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以錢跟權為重點。我們從社會學來講,叫做「經濟資本」跟「社會資本」或「文化資本」的轉換或結合──你看講得多有學問!

這一類的夫妻要是誇張一點,在古代,結婚前甚至可能沒見過面,經常是到新婚之夜才認識對方。他們的情感其實很難建構在肉體之上──根本沒見過面,對方是好是壞簡直跟買樂透一樣,當然談不上一定要帥哥美女這種要求。在早期的農業社會中,許多青梅竹馬從小一起長大,慢慢發展出親愛之情,進而相互承諾,最後結合在一起。但這在現代都會生活中就比較罕見。

屬於這種關係的人,對於明白示愛、說出「我愛你」多半覺得很彆扭。要共度一生,他們的感情基礎多半來自家庭分工、彼此支持與互相陪伴,心中沒有理想的外型條件,也不會有意識地「選擇」伴侶。這種溫水式的感情其實稱不上好或不好,端看情感中的雙方是否能接受這種經年累月累積的「星星之火」,而不是「乾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的模式。

 ●風流倜儻:遊戲愛

遊戲愛(Ludus)的原文是拉丁文,是「玩耍」或「遊戲」的意思。

 遊戲愛的典型,在小說、戲劇裡常常見到。就像是前面提到的電影「好友萬萬睡」(Friends with Benefits),男女主角一開始就宣告要進入一段只有激情、沒有感情的關係。

講得更白話一點,遊戲愛代表的是一種穿開襠褲的心理。這是什麼心理呢?

就是隨時想尿就尿,反正不會尿濕褲子,一切隨心所欲。談戀愛的時候就先講好:不知道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問題是誰知道天長地久這回事?

電影裡,浪蕩子的的典型台詞就是:「幹嘛這麼認真呢?」只要自由地上床,但不打算承諾,格調風流瀟灑、行動大膽豪放,卻欠缺責任感。

如果對方具有強烈的遊戲愛風格,敢大聲宣告:「我不相信一夫一妻制。」(還找達爾文當墊背)就別期待他忠誠專一、維持長期而穩定的關係。如果雙方都可以瀟灑地享受過程、最後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那當然再好不過;但如果最後發現你把對方當成是「生命中的唯一」,對方卻只當你是「其中之一」,感情不對等造成的傷心,即使哭瞎了眼睛都於事無補啊~

 ●延伸的顏色──瘋狂愛

瘋狂愛(Mania)這個字源自希臘,原文是theia mania,譯成中文叫作「彷彿被雷擊中的愛情」──這句話真是再貼切也不過了。

瘋狂愛的特徵,混合了肉體愛跟遊戲愛,有關愛情的一切,都拚命表現得非常誇張強烈,愛要愛得乾柴烈火,到了中秋節就要在月亮上綁一個「XXX我愛你」,要送他什麼九百朵玫瑰花、九百九十九個月餅,或是用月餅排成「我愛你」之類的戲劇化。

這一類的風格,在愛情連續劇裡面有很多經典橋段,像是早年的八點檔,男女主角吵架絕不會安分地待在家裡吵完就算了,一定要在大雨中狂奔、痛哭,吶喊甚至耳光連發。像是「庭院深深」裡頭受到婆婆虐待、又被丈夫誤會有婚外情的女主角,如果好好坐在客廳和老公把一切講開,沒有在狂風暴雨中奔出家門、在根本像土石流一樣的河邊墜河,還留下一隻鞋讓人懷念,也就沒有後來的故事。

因為感情太過濃烈,瘋狂愛往往揉和了強烈的迷戀和占有慾。皮爾和布洛斯基(Peel and Brodsky)兩位學者,甚至在一九七五年出版的《愛情與上癮》中,指稱這種愛和中了毒癮差不多:沉迷其中、無法自拔,而且還戒不掉!

如果你不是這樣的人,或者瘋狂愛的你和不是這樣的人在一起,勢必會過得很辛苦;但如果兩個人都是這一型的,那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啊!日常行為甚至會成為愛情的某種儀式。第一天你覺得誇張、第二天你覺得誇張,一個月後你覺得這就像早上起來要上廁所一樣正常,完全不誇張。

>>本文出自《家人這種病》一書  8/26預購、9/2出版

>>來信投稿、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8/29 16:17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愛在三采

  • 思考不同的角度;接納改變的氣度;涵蘊文化的深度;創造流行的彩度 。 我們不曾懷疑,一本書的力量,可以改變全世界。 出版的路不會有侷限或終點,未來,我們希望能與更多的作者、創作者合作,激盪更多出版的可能,創造更美好的閱讀感悟。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