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形同陌路後,還能挽救嗎?【下篇】

作者 愛在三采

2016/08/02 08:39
▲示意圖/達志影像/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閱讀上一篇>>交往前「靈魂伴侶」,為何後面形同陌路?【上篇】

《課程》一再交錯的依附典型

這對不幸的夫妻,是可以從許多伴侶身上見到,彼此一再交錯的典型。就讓我們從夫妻之所以彼此一再交錯的根本問題開始學習吧!

人際關係,尤其是夫妻或情侶間的親密關係,「依附典型」是了解當事人和對方是以何種方式產生關聯的最佳線索。

在說明什麼是「依附典型」之前,先簡單說明什麼是「依附」。所謂依附,就是支撐人與人聯結的「繫絆」。要說依附關係是一種心理聯結,不如說它是一種生物學上的關係。因為同樣的關係,在小狗、馬、猴子等其他哺乳動物身上也有這樣的本能,受到催產素這種荷爾蒙所控制。

不論是人類、馬或老鼠,父母之所以會拚命養育、疼愛子女,群居或組織家庭地生活在一起,都是因為藉由催產素的依附關係而形成。

曾有實驗將恩愛的動物夫妻,給予讓催產素無法產生作用的藥劑,結果竟然破壞了牠們的關係,也不再養育照顧子女,只關注自己及新戀情。從這件事上應當就能了解依附關係為什麼如此重要吧!

而依附關係能否順利運作,將對表現的態度產生決定性的差異。從小就由特定養育者細心照顧時,催產素的結構就能健全,依附情感也會安定,這種類型稱為「安全型依附」。

催產素不僅能產生對人友善的感情、長久維持親密關係,也能有助於抑制不安及壓力、牢記他人長相等社會認知能力,以及為對方設身處地著想的寬容。因此,在安全型依附關係下成長的人,不僅容易與人維持親密關係,也更能溫柔、用心地體貼他人,不容易感到不安或壓力。

相形之下,幼年時沒有得到充分關愛或照顧,或是成長過程中常有愛情受到剝奪,為愛而受傷的經驗時,依附情感就無法健全發展,會表現出「不安全型依附障礙」。當不安全型依附障礙隨著成長而定型為人格特質後,不僅會產生難以掙脫的牽絆,也容易在養育子女上造成困難,欠缺對人體貼的感情,或是過度嚴格,對於他人的心情漠不關心,容易不安或感受壓力。

這種不安全型依附障礙,又可以大分為兩種類型,一個稱為「逃避型依附障礙︵Avoidant-attachment︶」,對任何人都難以建立親密的依附關係。封閉內心以保護自己,真正的意義說來,與他人根本沒有心靈上的聯結,連對自己最重要的人,也只會維繫表面上的關係來避免麻煩。是在缺乏關懷的環境下成長的人常見的典型。

另一種則是「焦慮型依附障礙」,和逃避型依附障礙正好相反,這一型的人尋求過度親密的關係,只要深入交往,就要求無時無刻黏在一起,不斷地索求被愛的證據,稍微拉開距離便覺得不愉快。離不開另一半,想要依賴對方,但另一方面,只要覺得對方的愛情冷淡了,覺得對方不關心自己,便暴躁動怒、不理睬或是攻擊對方。

焦慮型依附障礙和希望保持冷淡、關係不要拖泥帶水的逃避型依附障礙剛好呈現對比,因為希望擁有濃厚黏著的關係,用情再怎麼深,都很難讓這樣的人覺得愛情專一,結果作出這樣的結論後便背叛對方。這一型的人,只要對方稍微置之不理,便因為耐不住寂寞,所以轉而另求所愛,出乎意外地容易變心。換句話說,焦慮型依附障礙會因不同原因不容易維持穩定的關係,到最後和逃避型依附障礙走向同樣的結局。

形成焦慮型依附障礙的原因雖然也和缺乏愛情有關,但與逃避型依附障礙有些差異。焦慮型依附的人,多數都是在關懷時有時無的環境下長大。情緒反覆無常的母親,有時很疼愛,有時又會排斥拒絕或是嚴厲地責罵。原本很疼愛自己的人突然消失無蹤,也會造成同樣的傾向。

焦慮型依附和逃避型依附的反應,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也有一百八十度的差異。例如,產生煩惱或壓力時,焦慮型依附的人會去找人商量訴苦、企圖博取周圍的同情或協助;相對的,逃避型依附的人則不擅長把煩惱的問題說出來或是找人商量。他們習慣封閉自己的內心,裝作一副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樣子,甚至不尋求任何幫助。

而且,當有人向他們求助時,其反應也是恰恰相反。當有人覺得困擾而向焦慮型依附的人求助時,他們幾乎會傾出全力地幫助對方,不僅是把自己的事情拋到一旁,連對方的分內事務也會插手做,由於過度熱心,容易關心過度,到最後卻是白忙一場。

相對的,逃避型依附障礙的人,不僅是冷淡,甚至會刻意避開麻煩。因此,當一切平順時,對方看起來可能像是個親切的人,一旦發生困難需要協助時,他卻掉過頭去置之不理。要求對方協助時,不僅不會體貼幫忙,有的甚至會生氣,因為他們對於讓自己捲入麻煩的人,感到憤怒。

記住這些基本觀念後,我們再次看看前面的案例吧!

從依附典型來看,亞夕美可以說是典型的焦慮型依附障礙。她在心理上常會依賴丈夫,把丈夫視為討論的對象。即使是自己就可以思考判斷的事,還是鉅細靡遺地報告,希望丈夫肯定自己的做法,因為她向丈夫傾訴,就是希望聽到丈夫對她說:「妳做得很好!」渴望得到丈夫的肯定與支持。

另一方面,她的丈夫弘毅卻是逃避型依附障礙。原本就不擅長情感上的表達,無法訴說自己的心情,或是向旁人商量自己的煩惱。弘毅在公司的壓力堆積如山,但他無法向妻子說出口,全往肚子裡吞,封閉著自己。

兩人的依附障礙落差,在相安無事時看不太出來,一旦發生問題時,就變得明顯,亞夕美任何大小事都要找丈夫商量,向丈夫求助,更何況當心愛的孩子發生問題時,更是方寸大亂,完全失去判斷力。

但是,弘毅則是對於自己的狀況、痛苦悶聲不吭,也不會主動求助,完全藏在心裡。因為他什麼都沒說,妻子也沒發現丈夫內心承受極大的壓力,更不幸的是,妻子愈是向他求助鬧得天翻地覆,逃避型依附的丈夫愈是覺得鬱悶,別說體貼了,甚至會發脾氣或表現出攻擊妻子的反應。以致於事情會演變成妻子愈是要求他體貼或支持,愈是會被他的否定言語或冷淡的態度給傷害。

如果不從依附觀點來看,這個悲劇的差異,根本無法理解。

即使是夫妻,這兩人對於情緒及行為的反應方式,宛如居住在不同星球的人。

要是亞夕美能夠了解弘毅愈是痛苦,愈難以言語表達,苦水總是往肚裡吞;而弘毅能夠了解亞夕美的怨嘆或抱怨,並不是在責備弘毅,只是希望他能安慰一聲:「辛苦妳了」,他們兩人之間或許就不會因為一再交錯而漸行漸遠吧?

當夫妻關係發生嚴重裂痕時,其中常和依附典型差異有關,有必要掌握其中問題,重新扣好扣錯了的鈕扣。

>>本文出自《夫妻這種病》一書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8/01 18:20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愛在三采

  • 思考不同的角度;接納改變的氣度;涵蘊文化的深度;創造流行的彩度 。 我們不曾懷疑,一本書的力量,可以改變全世界。 出版的路不會有侷限或終點,未來,我們希望能與更多的作者、創作者合作,激盪更多出版的可能,創造更美好的閱讀感悟。

    延伸閱讀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