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小確幸前,首先,你要有超過22條的內褲。

作者 張約翰

2015/06/24 13:53


▲圖/美聯社

(作者/張約翰

我覺得這篇談論自己內褲的文章,一定會惹很多書友生氣,尤其我又不像高中同班同學某位阿北作家那麼帥,誰會對我的內褲有興趣?

事情是這樣的。

我一直很不理解,為什麼小確幸這個詞明明出自在台灣備受歡迎、萬年諾貝爾文學桂冠候補、寧願站在雞蛋一邊的村上春樹筆下,還會被台灣人嫌到不行,視為奴性、不求長進、沒有大氣魄大格局的代名詞?我高中時非常崇拜的科幻作家張系國更說:「什麼是小確幸?講白了,就是『獨善其身』或『各家自掃門前雪』的觀念。」

於是翻一下小確幸的出處《蘭格漢斯島的午后》第80頁(時報出版,張致斌譯,沒錯,我有一本):「抽屜裡塞滿了摺疊整齊捲好的乾淨內褲,不正是人生中小而確切的幸福(簡稱小確幸)之一嗎?」

我趕快數一下自己的內褲,6條在抽屜、8條待洗、7條晾乾中,還有1條穿在身上,總共22條。我不知道村上放內褲的抽屜多大,總之他自稱時常一買5、6條,內褲數量「相當可觀」,應該不是1、20條的規模可以比擬。

要擁有村上這種抽屜塞滿乾淨摺疊好內褲的小確幸,其實沒那麼容易,必須要滿足幾個條件:有常常逛街買內褲的錢和時間、衣櫃有夠多抽屜(不然其他衣物塞哪裡?因此衣櫃也不能小,相應的需要夠大的房間)、有頻繁規律的洗衣習慣或有人幫他洗好晾好摺好。像我這種連工作都沒有內褲儘量遇缺不補、衣櫃只有4個抽屜、懶惰成性衣服都是一週才洗一次的人(洗衣不是老婆的工作),是無福享有的。

相信你已經知道我要說什麼。是的,小確幸需要條件。這幾年來對小確幸的種種批判,都把小確幸從脈絡中抽離,當成獨立現象。於是排超過1小時隊買甜甜圈的小確幸,被罵浪費生命,而不去看甜甜圈如何做到讓人甘願排隊(不論是手藝還是行銷);只看到匹茲堡公車司機睡午覺的小確幸可能導致交通局年年賠錢最後裁員,卻看不到對工具理性至上管理階層的消極抵抗;吃鹽酥雞配甄嬛傳被視為最後的小確幸,不就是因為吃不起沒機會培養美食品味更沒本錢健身好穿著時尚去吃大餐嗎?

也有人認為,青年們沉溺在小確幸,缺乏大格局,國家前途堪憂。但上Google Trends查一下小確幸的熱門高峰,這麼巧就在2014年3月。小確幸高峰和學運發生在同一個月,當然沒有因果關係。只能說,就算是大家都在談小確幸的時候,台灣的青年們仍然有足夠熱情投身國家大事,兩者並不衝突。

所以,常常有幸蒙老婆賞頓晚餐我拍起來上傳FB,是告訴大家雖然學位還沒拿到又失業1年多了但我還能快樂活著的小確幸,就是這種程度而已。當然還不敢妄想非會員日去逛Patagonia,學村上阿北一次買5、6條內褲的那種小確幸。不過,如果這個社會連一點點小確幸存在的空間都不給,那就該是起義的時候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張約翰

  • 原本是新聞工作者,現在是高等遊民,資深阿宅,高中、大學都沒畢業卻在大學教課的傳播博士生。

    延伸閱讀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