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想批評你!常見的三種惱人「病態性評價」

作者 杏語心靈

2016/09/06 08:00
▲示意圖/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作者/陳俊欽:台灣大學醫學系畢。常參與社會活動,有感於心理治療界缺乏能在治療中覺察個案精神症狀、或在個案有精神疾病下進行心理治療的治療者,於是在2004年5月24日成立杏語心靈診所,期待拋磚引玉,整合心理師與醫師等等不同專業。)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執,有爭執,就會有評價。無須畏懼這些評價,但也不要完全忽視這些評價。爭執是心病的源頭。處理評價,就等於在預防心病。

當你完全深陷於別人的評價時,你的行為就會趨向不一致。你可能為了討好每一個人,而分裂成不同的自我。舉個例子來說:A跟B不合,所以A每天罵B,B也每天罵A,而你因為工作的關係,你必須與A跟B都有所交流。

當你兩邊都想討好時,你會無所適從,此刻,人性的弱點就會流露出來,你可能比較A與B之間的權力與地位,而決定自己站在哪一邊,但這又會與內在的良知發生衝突。此時,無論你做什麼,你都不會討好任何一方,更不會討好自己。

當你完全漠視別人的評價時,你的缺點就會繼續保存下來,你的行為會趨向無效率化,無法達到你所能做到的最好。

所以,我們到底該怎麼面對評價?

全盤接受與全盤否定,都是不佳的行為。我們最好能從中區分出有效的、實在的評價,而抗拒無效的、虛偽的評價。表面上看起來,這是很困難的,事實上,則沒那麼困難。評價的來源,在於「你的行為」誘發「別人的反應」。當你的行為有問題時,你就會得到負面的評價;而別人的反應有問題時,你一樣會得到負面的評價。

盲目從眾是一定會失敗的。一堆人格違常的人聚在一起,不會變成所謂的正常,歷史上早有無數的證明:越多人的共同想法,越可能是錯誤的。股市要大跌的時候,也就是最多人充滿樂觀憧憬的時候。

一意孤行也一定會失敗的。問題可能發生在你身上,而不是其他人的問題。這些問題會減低你的效率,讓你的表現變差。

如何善加使用評價,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但是評價未必都是對的,如何分辨「良性評價」與「病態性評價」非常的重要。良性的評價來自於人們的良知,別人期待你改善,而對你的不適切行為發出修正的建議。

而病態性評價來自於人們的恐懼、忌妒,它所指涉的不是你的行為好不好,而是別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強加於你身上的刻板印象。這兩類評價往往同時並存,但又互相衝突,這就是人性有趣的地方。舉個例子來說:兩個具有相同競爭利益的人,可能在某時候因為良知而發出良性評價,有時候為了自己利益而用病態性評價來攻擊對方。

經過一年的觀察。我發現病態性評價有幾個特質:

第一個,就是因為病態性喜歡以「我們」作為發語詞。這意味著發言者本身心虛,他想利用評價來影響你,所以他心中有恐懼與不安,他必須強化自己立論的堅強,他會說:「我們都覺得你怎樣怎樣….」推給「大家」這個辭語,正是最簡單而好用的工具──明明為的是一己之私,卻偽裝成公論。

相反的,良性評價來自於別人的良知,他希望你變好,但他也不確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所以他的態度會較為謙遜,對於影響力的需求會較低,這時,使用「大家」這辭語的機會就會減少。而更多的說法是:「我覺得你也許可以更加怎樣怎樣……」

第二個,就是評價的穩定性。由於病態性評價的根本是在於人們的恐懼,為的是減低發言者恐懼與焦慮,是具有某些許多只要它的目的尚未達成,病態性評價就會持續,而且變化多端,轉眼之間,「大家」需要你,你就變成了英雄;轉眼之間,你的利益跟「大家」牴觸,你就變成了狗熊。

這類評價的穩定性很差,而且批評的對象會不斷流動,今天批評這件事,明天批評另外一件事。相反的,良性評價的穩定性就很高,因為那是人們良知的呈現,它反映的是觀察者對你的認知,你的特質不會快速改變,這類評價也就不會快速改變。

第三個,就是評價的強度。病態性評價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病態,具有某些允許發言者希望能引起其他人的共鳴,以增加自己的信心,所以評價的強度往往過度誇張。諸如你只做了一件小事,結果卻引起軒然大波──這些過度誇張的部分,就是人群病態性的呈現。相反的,良性評價來自於其他人「利它」行為,它的強度往往相對較弱,若有似無,必須你努力去鼓勵誘導,良性評價才會出現。

良性評價未必一定是對的,它呈現的只是別人的良知,但別人只是人,也會有錯,所以良性評價也可能是錯的。而病態性評價未必是不好的,它可以激發你的上進心,更能讓你體認到別人評價的虛幻性,而能擇善固執。

這兩類評價同時都會存在,你永遠不要完全仰賴在評價上面。倘若你做任何事情都擔心別人的看法,那到頭來,你將會一無所獲。評價就像海浪,時高時低,不要在上面建築你的事業城堡。找尋良性評價,拿它當指標,好好修正自己的航向,並安心地航行在病態性評價的瘋狂浪頭中,讓「大家」的病態印證你的價值與獨到眼光。

>>來信投稿、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文章來源:如何面對評價?
更新時間:2016/09/06 10:05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杏語心靈

  • 談心,談夢,談過去,談現在;有苦,有淚,有悲傷,有歡笑。我們不斷敘說各種生命故事,也包括你的──甚至是不同維度不同選擇的你的過去與未來。我們來自各個角落,有著相同的專業:我們是說故事的人。透過故事,改變這個世界。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