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法則:刻意「無知」 比硬下指導棋更好!

作者 專案管理生活思維

2016/02/02 16:57

(作者/專案管理生活思維)國際知名以色列管弦樂指揮家義泰.塔更,談領導力的關鍵:無知、差距、聆聽。

指揮家不只是音樂人,從台下的運籌帷幄,到台上指揮眾聲和諧齊發,憑藉的就是過人的領導能力。

◎三大「負面因素」造就最正面的結果


細數自己的知識、能力、經驗,亦即履歷表上列出的資產清單,其實那只是自身價值的一半,不可或缺的一半,非常努力才獲得的一半。然而,還有另一半也同等重要,不過你從來不會把它們寫在履歷上。

或許你會在履歷上寫:「我為這個團隊貢獻知識。」
可是你不會說:「我將『無知』帶入團隊,努力不懈地鼓勵團隊成員青出於藍。」

你或許會說:「我擅長讓眾人團結、統一工作流程。」
但是你不會說:「我善於找出組織裡的『差距』,揭露差距,讓所有人都能夠因此得到收穫。」

你或許會寫:「我擅長和其他人溝通自己的想法,讓其他人清楚了解我的決定。」
但你不會說:「我寧可『聆聽』團隊成員的意見,也不下指導棋,因為我廣納百川,才能夠讓團隊成功。」

也許你已發現,上述三件事都有關連,它們都有著充滿活力的探索空間。
「無知」是探索新空間的意願;
「差距」潛藏著尚待開發的空間;
「聆聽」能夠改變觀點和意圖,提供讓彼此充分表達的對話空間。

當你願意放棄已知、擁抱無知,這將是邁向新領導的關鍵轉捩點。為了能夠踏出大躍進的那一步,各位必須對自己探索差距、培養聆聽能力的領導者特質充滿自信。


義泰.塔更(Itay Talgam)。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曾盛讚:
「我職業生涯還沒學到的領導竅門,在塔更半小時的演講內,我學到了。

聰明的無知

約從二十年前開始,「無知」二字出現了全新且充滿希望的意義,也讓我知道若想得到預料之外的全新知識,就要結合已知的知識、意志,以及有意識的無知,也就是不要知道答案,甚至不試著預測答案。接下來談及的往事說明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你會注意到「差距」在我學習如何欣賞自己的無知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刻意無知」創造更多可能

一直到十五年後,我的兒子伊姆利成為一位對哲學有濃厚興趣的鋼琴演奏家,他給我看了一段文字,我的疑問才終究獲得解答,也成為我人生的新專業。原來,我做的是令人感到極大滿足的角色—無知的老師,但是我自始至終都沒發現。讓我解釋一下,當代法國哲學家賈克.洪席耶在《無知的老師》(The Ignorant Schoolmaster)中提到一個理論,它來自十九世紀法國教授約瑟夫.雅各托的奇特主張:

無知之人可以教導另一位無知之人自己也不懂的事。

我發現,這個句子要讀至少兩次,會發現這句話帶來的是難以置信的驚奇和喜悅。每個人都能成為另一個人的老師,可以教導任何事情!以「一般」的教學來說,老師應該要懂自己的教學內容,但是我們不懂的事物是如此之多!那麼,這就是獲得無限新知識的方式。

可是,要怎麼做到呢?不識字的人要怎麼教孩子閱讀?雅各托說,我們必須了解無知和愚蠢無關。此外,雅各托的基本理念主張「智慧的平等」指的是農夫即使不識字,可是他們種植作物無所不知,其智慧與優秀的律師或科學家是一樣的。不只智慧平等,若能夠精通一門學問,就代表還能精通另一門學問,只要知道這個道理,就證明自己有能力學習其他的知識(雅各托認為能夠學習自己的母語就足以佐證)。所以,老師所展現的「無知」只是教授課業的特定情境,除此之外,好老師即使擁有「相關」知識,也知道該如何跳脫知識的框架,不把知識教給學生。

那麼,老師要做什麼呢,如何成為大師級的老師?洪席耶以輕鬆語氣寫道:「老師要求學生走進森林裡探險,再回來報告自己看到什麼,有什麼想法。」換言之,他鼓勵學生自行詮釋自己的發現。老師的任務是在學生研究遇到困難,意志力不逮(而非智力不逮)時提供幫助,他必須確定學生全神貫注,注意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對於學生針對特定現象的學習成果,無知的老師「刻意無知」,其高明之處是幫助學生發現老師可能也不知道的事情。


卡拉揚,指揮全世界最優秀的柏林愛樂長達35年,他怎麼辦到的?

我們把焦點從教學移到領導上,我想雅各托對於老師角色的見解,也能夠轉化為同樣激進卻充滿希望的領導者角色。第一步是接受這個觀念:所有人都能學習、都能教學,因此所有人都能成為跟隨者與領導者。「領導能力」並非領導者獨占的人類行為。

下一步是了解知識,我們努力取得的智慧資產對領導力有什麼影響呢?我們寶貴的經驗要怎麼辦?還有專業呢?難道現在要我們忘了一切,臣服於「無知」之下?

然而,我們提倡的無知不屬於傳統的定義,無知的傳統定義或許是指認為抽煙無害,或者不知道內布拉斯加州在哪裡。我們當然希望領導者對自己的專業領域見多識廣、學問淵博,廣泛了解這門專業的過去和未來,甚至在其他領域有多方面的知識。

若要在探索「森林」(以洪席耶的意象來說)時指出方向,確實需要各種知識,領導者不需忘記他們已知的,只需要在邁入未來時,跳脫原有的知識。領導者應該準備好躍入無知之中,不要倚賴自己的知識,甚至不去預測搜尋的結果,預估結果可能會破壞發現新知識的機會。

知識和刻意無知如何創造全新的事物呢?我們來想想音樂歷史上最偉大的改革家:貝多芬。貝多芬創作交響曲時,哪裡稱得上是「無知」呢?他當然對交響樂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例如他必須了解管弦樂團每種樂器的技術可能性,必須廣泛了解當代古典風格的創作技巧,也必須通曉傳統技巧,這是作曲家訓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習如何說音樂的「語言」。

貝多芬和其他作曲家不同之處,並非是他懂更多或有其他作法,而是他能夠跳脫自己原有的知識,創作出意想不到的成果,甚至連他自己都感到驚奇。儘管遭到音樂界其他專業人士反對,他還是照做不誤(有位作曲家說貝多芬「顯然已經瘋到該送進瘋人院了」)雖然貝多芬開始創作時肯定已經有一些想法,不過他依然在未知中尋找、實驗、寫作,並且重寫很多次,直到作品看似完成。

本文出自《跟指揮大師學領導:讓高爾、蓋茲、頂尖CEO都著迷,用聆聽和行動打造卓越競爭力

原文轉載至:刻意的「無知」,比什麼都想下指導棋更好!跟指揮大師學最聰明的領導方法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專案管理生活思維

  • Joe以及Bryan服務過台灣百大上市公司擔任管理顧問與企業講師。 擅長以管理手法討論生活小事。 人生、愛情、職涯發展、其實都包含分析、決策、計劃與正確的付出代價。 兩人的生涯目標是成立一間「大人學校」,分享所有學校沒教但在社會上存活至關重要的各種知識

    延伸閱讀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