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要得滿足很簡單,長大後為什麼變了…

作者 晨恩

2018/02/05 13:24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最近,看到一個5歲的小朋友,在接觸到Sony PS4的電視遊樂器時,他的心顯現得格外興奮與開心,雖然在跟姐姐玩打鬥比賽中總是輸的結果,甚至會不時傳來挫折難過的哭泣吵鬧聲。

 

但小朋友仍會想要繼續玩遊戲機,甚至獨自一個人在玩賽車的遊戲時,會因為車子不斷的碰撞其他車子或撞倒路燈,這些畫面與聲音都讓小朋友在遊戲的過程中,展現出令人無法想像的格格笑聲。

 

我看著他玩電視遊樂器的神情,心中疑惑著他又玩不出很好的成績,為什麼可以有這樣喜悅情緒,甚至開始會每天都想要玩遊戲機的期待?

 

或許,小孩子有自己的滿足快樂點,而不是像大人在乎遊戲中的成功與分數,可能完全出自對於故事情節的渴望與想像,好比有些成人在玩愛情公寓與角色扮演的遊戲一樣,都可以讓自己有一種實現的成就與喜悅吧!

 

兒童與青少年的大腦都處在發展中,對於衝動的控制力較低,也不容易去預想未來的事,在面對需求被延宕時是很難去忍受的,很難去抗拒眼前的糖果與冰淇淋的誘惑。

 

因此,在面對這種新奇又具有高度刺激,且可以立即滿足快感的活動中,內心充滿了無比的動力與笑容。

 

當我們隨著年紀的增長與生活壓力的累積,或許在心中的喜悅需要越來越大的動能才能驅動,最後可能會陷入於越來越沉迷的執著,最後可能演變成為一種成癮的行為。

 

3C產品的使用會像毒品一樣,刺激我們的大腦去分泌更多的巴胺,讓我們可以感到快樂與滿足的情緒,這也許是一種大腦的酬賞作用,在不知不覺中鼓勵了我們去從事更多這類的活動。

 

隨著不斷強化我們大腦的酬賞運作,造成多巴胺過度被刺激活化,讓我們對於3C的使用渴求增加。然而,隨著個人被滿足感逐漸下降,我們就會不斷延長玩遊戲的時間,漸漸去放棄對其他需求的在乎與追求。

 

最後,造成我們大腦的控制系統出現問題,無法對不好的行為產生有效嫌惡感受,失去辨識生活中危機的能力,造成了生活與學習上的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也可能因此被瓦解。

 

雖然3C遊戲不是毒品,但這些3C使用一旦成癮後,有可能跟酒癮或毒癮一樣,影響著我們大腦的反應能力與處理模式,甚至開始出現對外在的注意力疏忽。

 

還會因為想要更多的滿足,或是在遊戲權利被剝奪後,與家人之間產生情緒或肢體上的衝突。

 

我彷彿看到他的未來,現在因為操控技巧的缺乏,僅能擁有簡單的快樂,隨著年齡增長,日後看到想像中的角色與劇情在自己面前上演,自己能真實去投入與掌控,這種虛擬遊戲是否還讓他被滿足,渴望喜悅的快感是否讓他慢慢掉入危險。

 

生活中許多事物可以帶給我們快樂與陪伴,讓大腦系統獲得相同的酬賞作用,但因為這些行為沒有成癮物品取得的便利性與立即性,且通常要付出較多的努力與精神,無形間讓我們放棄了健康合宜的方式,選擇了明知會有傷害性的行為。

 

陪伴孩子一同遊戲、說故事或閱讀,可以讓孩子獲得喜悅與快樂的滿足,但我們往往會因為工作的疲憊與時間因素,選擇了一個3C褓姆的陪伴。

 

同樣的,運動、繪畫與學習也會讓我們獲得成就滿足感,而驅動我們大腦的多巴胺分泌,但因為需要較多的時間與辛苦付出,有時候我們會放棄而選擇去坐在沙發追劇、網路瀏覽,透過酒精與藥物的濫用來滿足自我。

 

生活中一直都存在著許多挫折與壓力,我們很難逃脫這些生活的枷鎖,進入一個自在的桃花源。

 

與其逃避不如去接受自己與環境的不完美,讓我們一起透過運動、旅遊與學習,創造一些生活上小小的成就感,來活化自己大腦的多巴胺,讓自己可以擁有很簡單的快樂。

 

放下對生活不滿意的抱怨,轉個方向可以很簡單的發現自己的小確幸,像一個單純的小朋友一樣,放下計較成功與被認同肯定的在乎,讓我們找回身上遺失很久的「開懷大笑」吧!

更新時間:2018/02/05 13:24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晨恩

  • 「一個喜歡心理學與輕鬆生活的作家,希望透過心理與生活的結合,能讓每一位讀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可以因為閱讀與休息片刻後,擁有滿滿正向與溫暖的生活動力。」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