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央社
台東元宵節重頭戲,炮炸寒單爺(邯鄲)由來已不可考,從早期的驅邪祈福,到現在深具觀光價值的傳統民俗活動;流氓神蛻去歷史的外衣走入文化殿堂,變身觀光大使。
炮炸寒單爺和神明遶境,傳承近百年香火,不同時期都有不同歷史意義,也見證了台東的轉變。
在民間傳說,寒單爺就是玄壇爺,也是管天庫、善聚財的武財神趙公明,寒單爺出巡時,民眾會以鞭炮轟炸祂的身軀。
至於在台東為何會演變成為僅穿著短褲,上身赤裸,接受鞭炮轟擊的「炮炸肉身寒單爺」,民間有2種說法。一是因為寒單爺生性怕寒,所以人們要以熾熱的「炮火」為其驅寒,求得武財神的關愛;另一種說法是寒單爺係「流氓神」,所以要以鞭炮聲震身來顯示他的威風。
民間流傳日據時代,台東常出現傳染病,寒單爺利用元宵節出巡,除讓民眾求錢財外,也幫忙民眾驅魔求福,通常在元宵節後,傳染病就會獲控制,可能漫天煙火遏制病菌蔓延,當時炮炸的是寒單爺的神轎。
四、五零年代,演變成為「炮炸肉身寒單爺」,由於必須肉身接受炮轟,多半是由逞兇鬥勇的幫派份子和道上「大哥」扮演威猛的寒單爺接受炮轟,一方面展現自己的威風,一方面也有幫派實力較勁的意味,因此寒單爺也被稱為「流氓神」。
另外,當時幫派或是「兄弟」間發生恩怨,通常會選擇在炮轟寒單爺活動上作一了斷。被轟炸最久的個人或是幫派,即是對的一方,也自然而然成為「大哥」。
因此扮演寒單爺的兄弟會以紅布遮臉,僅露出雙眼,避免事後遭警方追緝。不過在民國1986、1987年後,政府實施「一清掃黑」,這些扮演肉身寒單爺「大哥」陸續入獄,台東炮炸寒單爺被迫暫停。
4年後,台東縣議會強烈抨擊警方將「寒單爺和流氓化為等號」,於是再度恢復炮炸肉身寒單爺;不過,炮轟寒單爺也由「地方角頭」和「幫派」的實力較勁轉變成為地方經濟狀況的指標。
1990零年後,炮轟寒單爺變成商家比熱鬧的活動,有商家會大手筆的花了新台幣1、20萬元在自家商店前炮轟寒單爺,展現過去一年的業績狀況,炸的越多,表示去年賺的錢越多,成為台東過去一年的經濟指標。
後來,炮炸寒單爺(邯鄲)被列為觀光局推展的民俗觀光,和「北天燈、南蜂炮」齊名。
民國95年,當時的台東縣政府文化局長陳怜燕更進一步將炮炸寒單爺申請登錄無形文化資產。流氓神脫去了流氓的外衣,邁步走入文化殿堂。
另一重頭戲,神明遶境,在台東也超過1甲子,由當初單純的神明遊行,演變「軍民同歡」的愛國花車活動,又因「匪諜案」回到當初單純的廟宇遊行;演變至今,成為觀光嘉年華會。
民國22年台東唯一由政府興建的「官廟」–天后宮喬遷落成典禮,為了祈求國泰民安,於是舉辦天后宮媽祖遶境活動,後來延續每年的元宵節,天后宮都會舉辦神明遶境祈福。
民國43年國軍徵用天后宮當「教養院」安置傷兵,因此停辦媽祖遊行活動。
改由海山寺接手,當時正逢政府「整軍備戰」時期,因此將遊行定調為「軍民同歡」,改為花車遊行,軍人、營區、駐守在台東的中央單位、地方政府機關都有裝置華麗的花車遊行,營造普天同慶的喜洋洋氣氛。
民國68年爆發「吳泰安和余登發」匪諜案,吳泰安曾經在海山寺擺攤算命,海山寺捲入匪諜案;當時地方認為「佛門乃清靜之地」,海山寺於是「封山」內修,將負責花車遊行的活動交回天后宮。
為了淡化「政治色彩」,天后宮重新主辦遊行遶境活動後,邀請台東縣內廟宇共襄盛舉,花車也改為「神明陣頭」,以宗教掛帥,台東市民則沿街擺桌焚香參拜,陣頭一到,店家就會包大紅包,鞭炮聲不絕而耳,熱鬧至清晨,熱鬧的程度反映了當時經濟狀況。
民國91年台東縣政府成立旅遊局,炮炸寒單爺和神明遶境導入「觀光產業」,給予輔導但不介入;但因為是民間自發性活動,在管理上缺乏公權力,發生陣頭順序抽籤造假和打架滋事的負面形象。
去年天后宮宣布停辦今年神明遶境,引起地方錯愕,最後在台東市長張國洲、議長饒慶鈴、副議長陳宏宗、議員陳志峰等人努力下,今年得以繼續舉辦。
台東炮炸寒單爺、神明遶境活動,超過一甲子,每個時代的作為,反映了當時的台東社會環境,走過台東經濟、宗教璀璨的一頁,也見證了台灣政治演變的過程。(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17/02/09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