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持續暖化,更衝擊生物生存。由於山區缺乏長期運作的氣象觀測站,氣候變化也難以估算,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就結合熱力學原理與氣候資料庫,首創山區氣候速度推估模式,發現全球17個山區暖化嚴重,更威脅高海拔生物多樣性。
中研院研究助理袁子能:「這個是我們做了一個測試,我們是想要知道,在不同季節溫度的情況下,埋葬蟲在那個,牠們使用屍體的繁殖的狀況。」
埋葬蟲是自然界重要的清道夫,中研究研究員在汐止海拔640公尺的四尾分山,利用埋葬蟲做實驗,了解氣候變遷對生物的影響。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詹仕凡:「埋葬蟲基本上就是一個昆蟲,然後牠對溫度的反應很敏感,所以我們拿牠來做跟溫度,有關的題目的時候就很合適,溫度對埋葬蟲繁殖的影響很大,然後在熱的地方,對於埋葬蟲相對來講,是比較不利的,溫度一上升了以後,那牠可能就會繁殖失敗,那這對牠之後的族群,就會是一個不利的影響。」
學者指出埋葬蟲適應低溫,最好繁殖溫度是17度,當溫度升高時,就必須移動到,更高海拔的區域繁殖,但中高度山區的埋葬蟲,卻沒有地方可以避暑,全球山區暖化加劇,威脅到高海拔生物多樣性。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沈聖峰:「那我們在研究生物對氣候變遷的,影響的時候,其實北部的山區,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北部,一方面是東北季風,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海洋的這個洋流比較冷,所以我們北部其實很冷,那所以對生物來講,其實是一個滿重要的,你可以想像是一個避難所。」
記者劉彥萱:「山區溫度上升,對棲息在寒冷環境,不耐高溫的物種風險最高,以我們台灣來說,升溫速度又比全球平均快,像是台灣高山茶,還有北台灣的山毛櫸都明顯受到威脅。」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團隊以熱力學定律,針對全球8616個山脈,分析過去近50年,平均地表暖化速率,發現全球17個區域山脈等溫線,以每年超過11.67公尺的速度上升,包括阿拉斯加育空,地中海盆地南非,到東北亞日本山區,都暖化嚴重,更指出全球山區,海拔每上升1000公尺會降溫3到9度。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沈聖峰:「前20%的山速率比較高的地方,其實等溫線每年上升11公尺,那意思是說如果,生物是要適應這些環境,才可以生存的話,他們也必須一直往上,那就像我們現在在的這個,如果我們已經在山頂了,那其實牠們就可能就沒地方跑,所以往上的情況無可避免,就是會讓牠們的棲息地變少。」
研究也發現,全球山區氣候速度,有極大差異,不只取決溫度上升幅度,水氣多寡也有影響,濕潤氣候,會降低溫度遞減率,造成氣候速度更快,代表生物要到更高海拔,才能在適合溫度生存,沈聖峰表示,濕度跟溫度遞減率的關係,是了解山區氣候速度的重要指標。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沈聖峰:「每上升1000公尺可能在比較濕的地方,溫度只會下降4度,相對於可能6、7度這樣,那意思是說如果你速度下降的慢的時候,等溫線隨著海拔降溫比較慢的時候,你就要跑比較遠,你才可以達到同樣的溫度,所以濕度高的地方,其實部分山區也是有高的氣候速度。」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郭鴻基:「它事實上是會跟山區的雲,或山區的水氣有相當大的關係,當你的水氣非常多的時候,它的每一溫度間隔的空間距離會比乾的沒有雲的大氣要大,所以這個對生物的影響就不一樣。」
全球17個山脈暖化加劇,威脅高海拔生物多樣性,成大教授指出,當前要增強保育措施,對於任何高山地區的開發,也必須審慎評估。
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陳一菁:「暖化的時候,生物必須要移動他們才有辦法待在本來適應的溫度,就是說要盡量的讓,棲地的完整性,還有降低它的破碎性,棲地的連續性基本上是很重要的。」
山區暖化不只改變氣候,更衝擊生物生存,積極減緩氣候暖化,降低氣候速度才能守護生物多樣性。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4/04/26 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