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賴意文(TSNA專欄作家)
大聯盟勞資談判終於在3月11日大致上結束,雙方簽下合作備忘錄後聯盟終於解除封館。在這份備忘錄中明訂了許多未來將實施的新規定,有些一看就知道會有重大影響,如最低薪資的大幅上漲,新的薪資仲裁前球員獎金制度;也有看起來是重大變革但效果可能有限的,如新的選秀樂透制度;當然也有部分看起來不起眼,但可能改變球隊運作方式的,例如我們這篇要談的單季最多5次自由下放小聯盟。
這是在談判期間完全沒有被報導出來的新規則,一直到雙方達成協議後的新聞才出現,雖然未來大聯盟仍有3年的時間可以自由將球員在小聯盟之間升降,但原本單一年度無限制的升降,在新規則中變成單季只能下放(option)5次,第6次起就要走棄權程序(waiver,也有翻譯成揮棄或讓渡),有被其他球隊選走的風險。
這個改變看似不起眼,甚至有部分媒體的報導認為這是讓球員不用再過度頻繁在大小聯盟間升降來回奔波,改善球員處境,認為這是對球員有利的規則修改,但其實這個改變很明顯是大聯盟想要的。
聯盟主事者認為現在的大聯盟比賽存在的一大問題就是投手過於強勢,高三振四壞率、低安打率的比賽型態無法吸引球迷,他們希望看到比賽中有更多落在場內的安打出現,更多壘間的跑動,此外大聯盟主席Rob Manfred也曾公開抱怨後援投手過於強勢,讓後半段比賽難以產生變化,較不精彩。
因此削弱投手成為聯盟修訂規則的主要指引方針,近年的一些規則時間,例如投手丘後退、限制牽制次數與方式等,很明顯都是以此為出發點。而以此為目的的規則其實已經有部分在實施中,例如投手進入傷兵名單時間由幾年前修改後的10天再改回15天,並且實施身份登錄制,所有球員登錄時都必須選擇以野手、投手或投打二刀流身份登錄,每支球隊在26人名單中最多只能登錄13名投手,只有少數比賽後段大比分差的情況才允許登錄為野手的球員上場投球。
有這些改變的原因很簡單,過去幾年部分球隊利用大量登錄投手、頻繁讓投手在大小聯盟間升降、頻繁讓投手進入傷兵名單等方式,讓球隊的出賽名單中有更多獲得更充分休息的投手。過去最有名的包括洛杉磯道奇利用這種方式給先發投手更多休息時間,等於變相增加先發投手輪值人數。除了少數主力後援投手外,其他投手較密集出賽後就利用傷兵名單或自由下放空出位置,從小聯盟叫上其他體力較充沛的投手。
在限制投手登錄人數,將投手傷兵名單時間再改回15天後,如今大聯盟又限制單一年度自由下放最多5次,雖然說無法完全禁止類似的操作,但還是提昇了難度與成本,在此先不論投手的強勢是否與這樣的操作有關,或者投手是否真的過於強勢,但至少大聯盟是如此認為,這才是大聯盟想要實施這個規則改變背後的用意。
其實不僅是投手陣容會有此操作,《The Athletic》網站記者Eno Sarris的報導指出,近年部分球隊在野手陣容上也有類似的策略,這些球隊認為資深球員的價值被低估,他們以比其他球隊願意付出的更高一點的價碼簽下這些資深球員,然後在3A堆積一些還可以自由升降,可能比其他球隊好一點的小聯盟球員當備胎,適時讓資深球員休息,讓這些資深球員能發揮價值。
Sarris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巨人上季9次將菜鳥內野手Jason Vosler下放到小聯盟、8次將內野手Thairo Estrada下放到小聯盟,就是採用這種策略的結果,如今大聯盟限制單季可下放次數,也將對此策略造成影響。
當然,大聯盟歷史主軸之一,就是聯盟與球隊之間在規則應用上的鬥智,聯盟會持續調整規定,企圖達到競爭平衡,但球隊也會持續找到競爭優勢。欣賞這其中的過程,也是一種樂趣。但如果誤以為這是為了球員著想,那就大錯特錯了,這將會影響這些資深球員與年輕備胎的大聯盟出賽機會。
更多專欄:戰火下的歐洲體壇 同歸於盡的俄、烏足球
本文為《TSNA》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