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央社
福衛五號成功解決失焦問題,並在短短3個月完成全島取向,中國時報報導,有專家質疑數據經過美化,國研院今天表示,這是同仁辛苦的成果,都是真實數據沒有美化。
歷經6年研發,總經費新台幣56.59億元,台灣首枚自主發展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五號」,去年8月25日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順利升空。
歷經近半年的元件調校、軌道操作及影像處理,福衛五號目前成功執行全球電離層觀測及遙測取像任務,衛星遙測影像品質也符合預定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以福衛二號來說,最快也要半年時間才能拍完整個台灣地圖,更何況福二是天天經過台灣上空,福五則是兩天經過一次,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克服天候及福衛五號移焦問題,在短短3個月就完成台灣全島拍攝,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中國時報報導,有名不具名的太空科學專家提出3點質疑,第一,照片機的結構為複合材料,結構體上貼的熱電偶數目有限,失焦問題不可能以提升15℃解決;第2,每兩天通過台灣一次的福五,不可能比每天通過台灣的福二更快完成全島取像;第3,目前太空每年預算約新台幣11億元,經常門支出約7億,每年發射一顆衛星就像總統蔡英文「3萬月薪」的夢想,不可能實現。
國家實驗研究院今天發布新聞稿逐一駁斥,福衛五號光學遙測酬載溫度調整可將影像光斑直徑縮小約15%,2月23日記者會上已提及需另輔以影像處理的方式雙管齊下改善影像品質,並非僅以溫度控制解決遙測取像儀離焦問題。其中溫控的最佳化,是團隊花了數週操控衛星才得到的成果。
國研院指出,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團隊目前的取像及影像處理技術已較福衛二號當時精進許多,這次拍攝台灣全台影像是運用所有可拍軌道資源,並參考天氣資料,預測無雲地區,精準排程取像,才能夠以3個月時間取得40多組條帶影像,再汰除雲層遮蔽無法使用的影像組合而成,完全依照國際上衛星全景影像的標準作業處理模式來進行。
國研院表示,第3期太空發展計畫預定於2019年開始進行,正規劃執行項目及所需經費,除了繼續發展前瞻衛星,還會兼顧太空科技人才培育以及產業擴散效應。預定朝每隔1、2年發射一枚衛星的方向規劃,藉此帶動國內太空產業的發展。經費會依需求務實編列。(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8/02/27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