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VBS資料畫面
學者李家同今天表示,要使台灣成為具競爭力的國家,不能只想到便利交通,應該要將基礎技術再往上提高,所有技術都要從頭做起,才是往下扎根的建設。
為了打造未來30年國家發展需要的基礎建設,行政院公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包含建構安全便捷的軌道建設、因應氣候變遷的水環境建設、促進環境永續的綠能建設、營造智慧國土的數位建設、加強區域均衡的城鄉建設,引發各界討論。
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今天在臉書發文指出,過去公共建設的確使我國在毫無自然資源的情況下,成為相當不錯的國家,也讓台灣從農業國家變成工業國家,但如果現在仍停留在這類型建設上,可能犯一個很大錯誤,因為不能再只想到更多便利交通等,目前最需要的是要使台灣成為極有競爭力的國家。
李家同指出,很多同胞對自己國家感到悲觀,因為無法和大陸競爭,大陸市場比我們大太多,資源比我們多,但他認為不該有這種想法,世界上有很多小國,人口不多,市場不大,但仍極有競爭力。
他以瑞士為例,只有848萬人口,但每年出口貿易2790億美元,台灣人口2300萬,出口額2850億美元,瑞士出口到歐洲的總額占總出口總額50%,我國出口到歐洲只占9.4%,能輸到歐洲的必是高價值產品,而瑞士正是有精密工業的國家。
李家同表示,瑞士及其他先進國家能有非常昂貴的工業產品,就是因為在工業基礎技術下了很多苦工,而我們遠遠落後,我們不可能用金錢買到精密的工業基礎技術,日本有非常好的研磨技術,可是最多只賣成品,絕對不可能賣技術。
小國如何拚出競爭力?李家同認為,要將基礎技術再往上提高,這絕對不難,由政府訂下幾個現在還不會做的工業產品,鼓勵政府研究單位和民間公司開發;所有技術都要盡量從頭做起,如電子線路、機械要自己設計,軟體自己寫、零組件自己做,這種建設雖然一般人看不到,可是卻是往下扎根的建設,一定對下一代有利,功能絕不亞於交通建設。 (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7/05/16 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