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台泥國際私有化背後的經營權大戰

2017/05/04 18:58
圖/財訊提供

台泥、嘉泥及台泥國際三家企業,牽動兩岸三地、2200億元台幣市值,這次台泥國際的強力收購案,意外引爆未來台泥的經營權爭奪戰。
 
4月20日晚上七點,位在台北101大樓的證交所記者室熱鬧不已,現場擠進全台各家媒體,閃光燈此起彼落,台泥第四代、辜啟允的兒子、台泥國際總經理辜公怡首度公開露面,彷彿巨星到來。

 

 
「這一次的收購方式是台股史上的第一次,香港台泥國際的股東可以選擇換成台泥的股票,或者拿回現金。」辜公怡宣布台泥國際由香港下市私有化的大案。但媒體關注的話題彷彿只圍繞在「台泥第四代接班梯次就位」,攸關小股東權利的台泥國際股權轉移的主軸卻被置於一旁。
 
台泥國際、台泥、嘉泥三家企業,市值分別為690億元、1400億元、83億元,合計約2273億元台幣,其中,香港掛牌的台泥國際市值近700億元台幣,攸關著整個大中華地區水泥產業的板塊變化,如此大的併購私有化案,居然只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拍板定案,讓外界頗為驚訝。
 
「台泥國際這案子,除了本身家族內部問題,還牽動到台灣證交所、香港證交所以及開曼第三地等法律問題,相當棘手。」但據熟悉內情人士透露,主要關鍵在於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的居間協調,及承接這次收購案的外資法國巴黎銀行穿梭三地,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開花結果。
 

 
其實,台泥前董事長辜成允生前,就曾討論過台泥國際收購下市案。1997年,當時政府對中國大陸投資還有40%上限的規定,所以才會成立台泥國際「繞道投資」需求。但○八年之後,政府對大陸投資已經鬆綁,既然台泥國際功能不復存在,推動下市也是很正常的理由。
 
根據辜成允友人的回憶,早在一三年時,辜成允就提出以每股2.2港元、溢價27.5%價格收購嘉泥手上的台泥國際持股。儘管雙方有姻親關係,但商場上仍是將本求利,站在嘉泥角度,當初持有成本就已不低,加上台泥國際股價長期被低估,當時淨值為4港元,所以這樁收購案,嘉泥高層很快就以「收購價格過低為由,拒絕了台泥的收購案。」
 
2016年,台泥以每股2.2港元、溢價46%的條件,首次完成嘉泥手中台泥國際6%的持股回購,讓台泥對台泥國際持股增至63.1%。事實上,台泥國際下市的理由很單純,除了失去繞道投資的功能,台泥國際在香港掛牌股價長期被低估,導致流動性太低,持有者都不願意賤價出售。另外,如果台泥國際要在港掛牌交易,台泥就必須維持兩套經營團隊,長期來說,對集團營運綜效並不划算。…(本文截自財訊528期,詳全文)
 
相關報導
 
大同爭奪戰 市場派有望搶下灘頭堡

80分鐘解決一場經營權爭奪戰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17/05/04 19:1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