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新住民協調會報 蔡政府一次都沒開過

2016/11/09 16:18
圖/新新聞提供

打著「以人為本」的新南向政策推出後,東南亞各國語言一時之間成為顯學,35萬新住民第二代,也成為各部會新南向政策的目標之一。除移民署在馬政府時代就試辦「新住民二代培力計畫」外,預計推出的客委會「客庄國際參與增能計畫」、教育部「鮭魚返鄉計畫」也相當類似。各部會確實在新南向政策上,下了工夫,但應更進一步思考資源分配與分工。

混血的優勢逐漸浮現

 


「小時候媽媽想跟我說越南話,但爸爸不讓我學,擔心我中文會說不好。」中原大學一年級學生周貞伶說。在就讀彰化員林高中最後一個暑假時,她參加了移民署的二代培力計畫,回到媽媽的故鄉越南胡志明市待了整整40天,每天與阿姨、表弟、表妹們相處,越南話想不進步都難。

但是在家從來不與媽媽以越南話溝通,想學越南話的原因很單純,就是她看到了胡志明市的改變。周貞伶說,國小以前,幾乎每年暑假都會與哥哥一起回越南,但升國中之後,5年才回一次外婆家。5年的時間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卻足以看到一個國家的劇烈變化。尤其胡志明市又是越南的經濟重鎮,她親眼見證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快速道路從無到有,雖然僅是硬體設施,不過已讓她在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時,將台越混血因素納入考慮。

周貞伶參加的移民署新二代培力計畫家庭組需要家長陪同,周媽媽在向公司請假時,老闆不但沒有為難還出言鼓勵,解答了原本不懂女兒長大後「為什麼突然積極學習越南語」的疑惑,而周爸爸的態度也轉為支持。周貞伶坦言,該計畫確實為他們家帶來一些改變。
 


周貞伶也說,她算是比較幸運的例子,高中時最好的朋友是台菲混血,但她媽媽自從嫁來台灣後就再也沒回過菲律賓,主要是家中長輩及爸爸不允許,擔心會「跑掉」,對媽媽的不信任感太深。因此,周貞伶希望朋友或許能藉由移民署的計畫,讓媽媽再次踏上故鄉的土地。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549期〉

更新時間:2016/11/09 16:3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