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全球經濟 台灣逆勢重返亞洲四小龍之首

作者 陳鴻達

2021/01/05 20:51
台灣防疫有成重返亞洲四小龍之首。(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作者:陳鴻達(台灣金融研訓院院務委員)

【台灣銀行家】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但台灣卻逆勢向上,重返亞洲四小龍之首。過去被快速成長的中國經濟搶走風采,2020年經濟成長率卻創下30年來首次超過中國的紀錄,由此可見台灣的防疫決策與科技力不容忽視。

 


過去好萊塢電影劇情中,雨天男主角打不開台灣製傘的旁白,相信傷了不少國人的自尊心。後來台灣電子業蓬勃發展後,太空站儀器故障時消遣台灣零件,也讓國人哭笑不得。但在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後,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大增,堪稱全球冠軍的防疫成績,讓國際主要媒體,不管是平面或電子,紛紛出現稱讚台灣抗疫有成,經濟逆勢升級成長的報導。

因此光是2020年12月,蔡英文總統就分別被《金融時報》與《富比世》雜誌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同榜的還有美國新當選的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Devi Harris)與眾議院議長斐洛西(Nancy Patricia Pelosi)。之後再因領導台灣抗疫成績斐然,入榜2020年「全球最有影響力的50人」(Bloomberg 50),被譽為全球最能創造趨勢、具影響力的50人之一。

就在COVID-19肆虐全球,舉世經濟受重創一周年之際,台灣2020年12月5日再次登上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封面,深入分析關於台灣經濟為何如此活絡的報導,內文報導表示,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但是,台灣卻逆勢向上,重返亞洲四小龍之位。過去被快速成長的中國經濟搶走風采,2020年經濟成長率卻創下30年來首次超過中國的紀錄。
 


防疫有成、供應鏈地位穩固 台灣經濟表現亮眼

台灣經濟能夠有如此強勁的表現,可歸功於兩件事,一是防疫有成,台灣是全球極少數還能正常作息的國家;另外是台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特別是因為疫情在家工作,增加了對資通訊產品的需求。

法國《重點週刊》(Le Point)2020年12月10日的封面故事,以美法德中台5位國家元首在田徑場賽跑的圖片為封面故事,並題為「誰將主宰世界?」有趣的是在內文中的照片,原本只有習近平、拜登、梅克爾與馬克宏4人在起跑線上,並且互有小動作卡位,結果沒有號碼牌,沒在眾人原先預期中的小英總統,默默地後來跟上,與這4位國家元首並列。

其內文分析疫情後,歐、美、亞三洲地位消長,其中一篇題為「台灣怎麼做到的?」報導台灣如何成功抗疫,居民生活一切如常,台北彷彿像生活在另一個星球。作者認為,雖然歐洲和中國的經濟關係非常重要,但為了確保歐洲整體利益,台灣的科技力量不容忽視。

2020年10月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發表一篇研究報告,分析世界各國在這次疫情中的經濟損失,以及確診的死亡人數。發現有些國家死亡人數不多,但經濟受損嚴重,如韓國與新加坡等。有的國家兩者衝擊都很大,如英、美及西班牙等。全世界只有台灣死亡人數最少,同時經濟受損也最少。若死亡人數以X軸標示,經濟受損以Y軸標示,台灣幾乎是鶴立雞群的貼近座標原點〔圖1〕。



作者嘗試分析那些經濟與人命都受損嚴重的國家,到底是政策錯誤還是運氣不好?經濟受損嚴重,但死亡人數不多的國家,到底是因為部分幸運,還是封鎖經濟活動太嚴厲?像瑞典經濟受損不嚴重,但死亡人數慘重,那是因為運氣不好,還是防疫管制太鬆?
 


正確防疫政策決定成果 台灣表現「異於常人」

該報告指出,正確的防疫政策決定成果。台灣這種「異於常人」的表現,大概只能用防疫政策成功,紓困措施奏效,為經濟活動提供良好條件,天助自助者來說明。

蔡總統上台後積極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接著美中貿易戰升高,政府順勢推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並設置「投資台灣事務所」,以單一窗口提供專人專案專責服務,整合土地、水電、人力、稅務與資金等政策措施,並縮短行政流程,積極協助台商回台投資,引爆全國各地一波投資熱〔圖2〕。



2020年初,COVID-19疫情爆發後,造成許多產業供應鏈斷鏈危機,使得台商除了貿易戰關稅的考量外,如何提高生產基地與供應鏈的「韌性」(Resilience)也是不能迴避的課題。在此情形下,更對台商回台投資推了一把。也就是說,當時政府的前瞻規劃,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竟然變成政府的超前部署。也印證了西諺「幸運只眷顧有準備的人」。
 


善用台幣升值機會 進行體質提升與轉型

國際上在分析疫情衝擊時,常用「第二波衝擊」之概念。這原指疫情在受到抑制後,卻來個回馬槍再次升高。例如歐美各國擔心進入秋冬後疫情再次升高,迫使政府再度封城,進而對脆弱的經濟造成第二次衝擊。但台灣所擔心第二波衝擊的挑戰,卻與歐美國家大不相同。

為了搶救受傷的經濟,許多國家央行大幅降息到零利率水準,各國政府與企業也紛紛大規模舉債以度過難關。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統計,2020年1至9月,全球新增債務高達15兆美元,預計在2020年底累積債務總額將達到277兆美元。債務總額與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將達到365%,遠高於2019年底的320%。

雖然一般認為拜登不似川普那麼偏好超低利率,但短期內美元要升息的空間也不大。在國際資金氾濫下,台灣不管在經濟、財政與金融的體質都相對穩健許多,這是新台幣不斷升值的基礎。不但對部分毛利不高的出口產業形成重大壓力,對於持有大批外幣資產的保險業也面臨極大的匯損。這趨勢短期內恐不易改變,因此國人如需要從國外進口各種軟硬體的資本門投資,例如綠能設備、發電廠更新、專利技術、高鐵車廂或是其他設備,就可把握目前較有利的匯率。台灣如何運用台幣升值的機會進行體質提升與轉型,將是現階段最重要的課題。

重組供應鏈、強化韌性 已成業者共識

經過美中貿易戰與疫情雙重衝擊後,重組供應鏈與強化生產基地的韌性,也已經成為業者的共識。麥肯錫2020年8月發表「全球價值鏈的風險韌性與再平衡」報告中指出,適當的強化供應鏈韌性,可減少業者損失並增加獲利。因此若能趁新台幣走強之際,加速供應鏈重組與新生產基地的遷移,或許在匯率上更有利。

日前中央銀行楊金龍總裁曾建議金管會主委,放寬國內保險基金投資海外市場上限的規定,以減輕新台幣升值的壓力。事實上,國內資金除了投資國外金融商品外,也可參與國外的基礎建設。美國積極拉攏友邦,協助新興國家的基礎建設,應該也是可以著墨的地方。

為協助新興國家基礎建設之發展,同時協助美國企業尋找海外商機,美國國會於2018年10月跨黨派通過BUILD Act(Better Utilization of Investments Leading to Development)。並以600億美元成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DFC),利用創新金融工具,觸發帶動民間資金到新興國家之基礎建設。改變過去慈善援助方式,改以公私夥伴關係之模式,以提升計畫之效率,達到支持外交關係之擴展與國家安全之確保。因為當初是跨黨派通過的法律,因此即使白宮易主,政策應該也有延續性。

在推動的過程中為了集結更多力量,美國也拉攏「志同道合」(Like minded)國家參與。因此在2020年9月30日簽署「台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目前美國在中南美洲與亞太地區分別有14與7個合作夥伴。

此外,該計畫在執行時引用G20高品質基礎建設原則(QII)來選擇投資標的,例如計畫收益的穩定性、透明性、反貪腐等等,以降低投資風險。過去不少國內基礎建設相關業者對於國外市場就有高度興趣,但因需要單打獨鬥,使得真的成案不多。未來若能搭上此列車,相信更多投資機會將浮現。(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院務委員)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
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加入社團‧疫起發聲】
邀請世界各角落的你
加入Facebook社團【全球說疫情
訴說封城和防疫大小事→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94299717696509/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1/01/05 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