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有解! 紅樹林「儲碳力」是陸域森林6倍

記者 華舜嘉 / 攝影 廖廣賓 報導

2018/06/08 23:14

溫室效應嚴重,就在各界想辦法減碳過程中,國內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幸助與團隊,花了4年時間進行研究,發現紅樹林每年每公頃吸收100公噸的二氧化碳,是一般陸地森林的6倍。另外,紅樹林吸收碳之後,葉子裡有8成以上的碳,會隨著落葉掉到地上分解,形成溶解態的有機碳,是微生物食物來源,最後又被魚蝦貝類吃了,成了食物鏈,生態能夠永續。

 

紅樹林取得的落葉,烘至少24小時後,再放入高溫450度的灰化爐,這個過程也要8個小時,目的就是為了進行紅樹林,儲存「碳」的實驗。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幸助:「我們就把它(二氧化碳偵測監測儀)塞到土壤裡面,塞到土壤之後,那這個等於是在土壤表面的空氣。」

中興大學生科系教授林幸助模擬實驗方式,將二氧化碳監測儀放入紅樹林底土中,露出的罩子裡有空氣,每隔一段時間,量測裏頭二氧化碳減少或增加。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幸助:「量了1年之後,你就會知道說樹吸收了多少二氧化碳,然後轉化成他本身的生物量。」

透過量尺,就像量身高一樣,能知道樹木吸收多少二氧化碳,讓他們長高多少。還有這個採樣工具,插到土壤裡,取出來的底土裡含有不少「藍碳」。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幸助:「海裡面跟陸地上的生態系統一樣,他也有些植物,那麼紅樹是在海邊,那麼唯一的喬木或我們說木本植物,因為他可以把碳存在樹幹裡面,所以他可以存的碳比較多。」


陸域森林儲存的碳叫「綠碳」,儲存在海洋植物裡的則叫「藍碳」,林幸助教授研究團隊,花了4年時間,量化台北淡水河、彰化芳苑、以及台南七股紅樹林所儲存的碳。

結果發現,紅樹林每年每公頃吸收100公噸的二氧化碳,這個數據不但高於全球平均值,甚至還是一般陸地森林的6倍,他們提供給海洋生物食物來源,更占了全球沿岸生態系統一半。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幸助:「(碳)存在2個地方,一個是樹幹裡面,一個是土壤裡面。」

這個樹幹就能解釋,為何藍碳能提供海洋生物食物來源,因為紅樹林吸收的碳,一半儲存於樹幹中,另一半則在葉子裡,隨著風吹或枯萎散落於表土,其中只有7%的碳會存在土壤裡,其他則分解溶於水中,由潮水帶出沿岸,溶解態的有機碳就成為微生物食物,而他們最終則成了魚蝦貝類食物來源。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幸助:「他可以把大氣裡面過多的二氧化碳,他(紅樹林)把它(碳)轉化下來,存在土壤裡面,不會讓它再分解回到大氣,所以這樣對減緩溫室效應是有很大幫助。」

藍碳能減緩溫室效應所串成的食物鏈,又能讓生態永續循環,不過北部淡水河一帶的紅樹林卻面臨汙染,導致碳吸收能力降低,甚至反倒成為溫室效應幫兇。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幸助:「過多的有機物從淡水河的周邊上游,輸入到河口,紅樹林長在河口,所以過多有機物輸入進來之後,它反而會讓紅樹林那個地方,變成是一個碳的排放,因為他必須要分解這些有機物質。」

紅樹林是很好的碳匯場所卻遭到破壞,從幫手變殺手,已經獲得「全球變遷生物學」期刊發表的這個儲碳論文,不僅證實了紅樹林儲碳功能,更要呼籲大家一起愛地球、減輕汙染。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更新時間:2018/06/08 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