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胸腔科醫師恐怕面臨斷層!2017年報考人數創新低只有19人。隨著高齡化,讓肺部老化疾病影響趨於明顯,像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肺阻塞COPD,台灣第7大死因主要就是因為它,預計在2020就會成為世界第3大死因,未來會不會面臨需求大增卻無醫師的窘境?需要盡早補救。
吸氣、吹氣,簡單的測試短短幾分鐘就能看出肺功能。畫面上圓點是預期應有表現,曲線則是受試者的實際狀況,超過是正常,低於圓圈就不太好。
臺安醫院胸腔科醫師吳憲林說,患者應該可以吹到每秒吹5到6公升,最大流速應該可以到56,但若她連1都吹不到,是需要靠呼吸器輔助的。
這就是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70多歲女性直到確診才戒菸。典型症狀包括「COPD」,引發疾病因素包涵吸菸、黑白咳、吐痰、一直喘。
吳憲林說,從抽菸到肺阻塞,如果是一天一包可能要30到40年的時間,而且這是指年輕的時候曾經抽到這麼多,年紀大的時候發病,這個病與人類壽命的延長有關,它也是屬於所謂的器官衰老的一部分。
COPD目前已是全球第4大死因,預測2020年就會變成第3大死因!2016年全球2.51億的患者,估計還有更多人沒自覺,台灣也一樣。
臺大醫院副院長余忠仁說,台灣40歲以上的成年人大概是占6%,是確定很類似肺阻塞這個疾病,那其中有2%,也就是3分之1的人,是有定期在就醫,有一個大膽的估計,台灣4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10個應該就有1個。
吳憲林補充,目前的健保總額之中,大概有1成左右是花在這個病上面,它跟洗腎花的錢差不多,但是洗腎的人洗完腎之後是可以正常工作的,而這一群人經常住在醫院裡面,重症者很少出院。
10大死因裡,第3大肺炎、第7大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都和胸腔科相關,而且死亡率都逐年上升。但是胸腔科醫師的報考人數卻是逐年下降,2017年來到只剩下19人。
據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統計,報考胸腔科醫師人數最高曾經有2005年的102人,之後維持在每年7、80人,不過2015年開始掉到61人,接著連2年腰斬到史上最低點。
余忠仁說,年輕醫師最在意的是生活品質,第2在意是醫療糾紛風險,第3在意才是薪資,改善生活品質的人愈多,需要值班的一個天數就會減少。
胸腔科醫師接觸的還包括癌症、加護病房等重症患者的診斷治療,風險、壓力都相對較高,醫療糾紛機率也較高,但得到的報酬卻不相等。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表示,以台大醫院為例,他們內科的報考率大部分都可以收到8成左右,內科裡面有些是自費比較多的金雞母,像腎臟內科,或心臟內科有支架,胸腔科因為其實真正能夠有自費的比較少,而且很多的重症病人需要耗費很大的心力。
據2016年的統計,胸腔科醫師平均年齡46歲,愈少新血加入恐怕出現斷層。甚至有超過60歲主治醫師也要值大夜班,對體力與醫療品質都是壓力。
朱顯光認為,應該是給醫師一個合理保障的薪資,甚至給重症科別的醫師更高的專業給付,而不是他衝愈多量,看越多病人賺越多自費,他才能夠拿到比較高的薪資。
專家建議,健保支付制度不應一視同仁。如美國的RBRVS,考量醫師的工作總量、開業成本、培訓成本等,計算出醫療的相對值。從多面向著手才能讓醫療崩壞列車,即時踩下煞車。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8/02/28 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