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央社
10年前的經濟危機導致不少企業消亡,法國人意識到,本土產業關門或外移,失去的不只是就業機會,還有傳統技藝。但危機也是轉機,這場經濟災難,也開啟了產業觀光的熱潮。
「產業觀光」(tourisme industriel)類似台灣人熟悉的觀光工廠,但更涵蓋電力公司、水庫或航太產業,只要願意向大眾開放,營造體驗或示範空間,都可算是產業觀光的一分子,目前法國約有2000家企業或機構開放參觀。
由於這種模式的觀光越來越受歡迎,法國政府也願意出力扶植,與企業網絡合作創設企業參觀協會(AVE),並於2012年底推出「企業與探索」(Entreprise &Decouverte)網站,匯集全國開放觀光的企業和工作坊資訊,一面向大眾推廣產業觀光,一面協助企業吸引遊客。
在這個網站推薦的目的地中,法國經典品牌法芙娜(Valrhona)的巧克力城(Cite du Chocolat)是其中一個成功案例。
這座巧克力城於2013年開幕,距離東南部大城里昂有一個小時車程,館內提供數種巧克力任意試吃,每年約30萬名遊客參觀。
在巧克力城裡,遊客可透過觸覺、嗅覺、味覺、視覺甚至聽覺,探索可可豆的歷史和製成巧克力的過程,品嘗巧克力在製程中不同階段的味道,還可報名學習製作巧克力甜點,也有主題餐廳,從前菜、主菜到甜點,都有巧克力入菜。
巧克力城的館長魏達爾(Franck Vidal)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遊客不只用口品味,還可學習用眼睛觀察巧克力的顏色,傾聽巧克力在齒間斷裂的聲音來判斷品質,用鼻子去聞香氣」,在這裡,人們不只是吃巧克力,而是品嘗。
這座巧克力城規劃活動的誠意,遊客也感受得到。魏達爾記得,曾有一名自閉症兒童參加工作坊,教學員問他品嘗巧克力的心得,本來從不說話的他,那天竟然開口說出自己的感覺,讓帶團教師感動不已,「或許巧克力觸動了他的五感」。
法國遊客羅珊(Roxane)與亞尼克(Yannick)說,他們從小吃巧克力長大,成人之後,一樣每天都要吃,因此對巧克力的生產和製造很有興趣,他們最喜歡巧克力城裡的餐廳和任人試吃的服務,逛一趟下來,味蕾得到滿足。
羅珊與亞尼克像其他遊客一樣,花一個半小時逛完巧克力城後,免不了要到商店大肆採購,這裡的選擇比外面的商店更齊全,甚至有別處買不到的限定商品。
感官體驗、知識性和購物,正是觀光工廠吸引遊客的地方,也是商機所在。
「企業與探索」秘書長皮耶(Cecile Pierre)分析,在文化層面上,民眾越來越想知道產品是怎麼做出來的,他們想要瞭解自己國家的知識和技藝,也想與生產者直接對話。
近年,消費者漸漸體認到,許多進口產品的品質不如法國貨,於是越來越多小型本土品牌興起,從一開始在夾縫中求生存,慢慢打出名號。
這股「法國製造」(Made in France)熱潮,反映在觀光上,就促成了產業觀光。
法國人瞭解國產品的製造過程和技藝後,更願意多花一點錢購買本國貨,一方面支持在地產業,一方面保障本土技術和匠人的延續,因此產業觀光有助於促進本土產業發展,甚至挽救原本瀕臨消失的技術。
舉例來說,法國曾有許多製針工廠,可惜在外來產品的低價競爭下一一收攤。諾曼第地區(Normandie)的波恩製針工作坊(Bohin)也曾陷入困境,但因轉型開放參觀,向大眾展示製針過程,漸漸把這項技術昇華為一種法國人共有的文化,才得以保住品牌,成為法國如今唯一的製針工作坊。
「企業與探索」調查顯示,2013年有1300萬名遊客參觀企業或工作坊,近兩年的最新數據尚未統計出來,但趨勢是持續增加,有意開放參觀的企業也越來越多。
根據「企業與探索」資料,法國人最喜歡的產業觀光行程都與美食有關,在所有遊客中,選擇食品或農業類的占40%最多,參觀酒窖、酒廠的有20%,兩者合計就超過半數。
法國人也熱愛手工藝,參觀各式工坊的有17%;接著是科技類占15%,如航太產業或電廠;能逛也能動手做的化妝時尚類同樣有一席之地,占8%,知名品牌歐舒丹(L’Occitane)、Fragonard都屬此類。
在排行榜上,2016年,最受歡迎的觀光工廠是位於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PACA)的比歐玻璃工坊(Verrerie de Biot),全年迎來60萬名遊客;其次為法國電力集團(EDF)在全國的分支,共40萬名遊客;再來是新阿基坦大區(Nouvelle-Aquitaine)的修院酒窖(Les Cordeliers),有35萬人參觀。
皮耶認為,產業觀光與「法國製造」風潮相輔相成,在這些工廠中,「法國製造」不只是口號,而是真正存在的事實。(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8/01/06 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