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奕晴探生態源起 收錄極地苔原北國聲

2017/11/29 16:05
圖/中央社

「帶著勇敢謙虛的心出走,世界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豔與反思」。今年在俄羅斯採集聲音資料庫的曾奕晴表示,極地走一回,瞭解須更謙虛體會生活,也鼓勵年輕人跳脫舒適圈壯遊。

春雷環境學社、無名氏、張姓作家,明年將資助年輕人的夢想在北極發芽,與「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合作,盼望在極地探索生態起源的西伯利亞凍原,貢獻全球生態研究。

 


這項計畫報名今天中午截止,今年曾獲選並在極地研究交流的曾奕晴說,當初就是想要看見世界有多大,才會鼓舞自己勇敢展開未知的旅程,收穫卻無窮。

曾奕晴今年從台灣大學森林系、物理系雙學位畢業,目前在加拿大溫哥華攻讀森林學院生物統計。她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壯遊最大的啟發是善良而認真努力的人這麼多,令人驚奇的地方這麼多,須更謙卑體會生活。

曾奕晴在寒冷的俄羅斯錄下西伯利亞白鶴、北極燕鷗、天鵝的聲音,協助俄羅斯科學院建立聲音資料庫,在孤寂的苔原拓展台灣生態研究視野。
 


台灣春雷環境學社執行長廖仁慧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極地科學研究計畫源起於西元2014年一隻遙遠的西伯利亞小白鶴落腳新北市金山區,喚起台灣更重視環境保育。

她說,為了瞭解全球保育的小白鶴故鄉,2016年6月台灣第一支極地探險研究隊,在西伯利亞帶回白鶴、鳥類、植物等研究標本、紀錄與影像成果,春雷學社決定讓研究火苗生生不息。

曾奕晴帶上錄音機、集音盤、麥克風,把自己送往遠方的貝加爾湖,搭西伯利亞鐵路到外蒙古大草原,沿途收錄各種自然及人文的北國聲音,在廣裘的極地苔原錄下風聲與鳥聲。

40天的旅程是曾奕晴難忘的美麗回憶,她說,與俄羅斯的夥伴魯斯蘭(Ruslan)一起在亞庫茨克的森林裡找鳥,在喬庫爾達的風雨中等船,經歷西伯利亞白鶴盤旋頭頂震翅鳴唱的震撼聲音。

薩哈共和國東北邊界的自然保留區,是西伯利亞白鶴夏季繁殖領域,也是水鳥繁殖換羽、馴鹿夏季遷徙的棲地,曾奕晴說,鄰近河床是研究者的珍貴資源,對保存鳥類及生物多樣性有重要地位。

背著登山背包,體會草原游牧生活,回到台灣、遠赴加拿大,曾奕晴至今仍懷念蒙古奶茶、苔原的熱紅茶,懷念冰冷的風刮過臉頰,腳下踩著泥濘的永凍層,懷念山頭白雪下將紀念牌釘在台灣捐贈的兩個極地科學研究站。

這些記憶不會消失,她在臉書「蒙古筆記」、「貝加爾湖之戀」等無數篇章與照片,紀錄著「包廂把來自不同地方的旅人聚集起來,創造出獨特的旅程故事,絕對是西伯利亞鐵路最吸引人的地方」。
 


極地故事將持續,曾奕晴受訪時鼓勵後進,「走過以往無法想像的地方,才發現原來世界這麼大」。希望年輕人可以勇敢圓夢。(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更新時間:2017/11/29 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