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尋親史 海基會資深人員嘆清官難斷

2017/11/20 09:13
圖/中央社

親身見證兩岸探親30年、並在第一線服務的海基會資深人員說,他們見過家屬相擁而泣,也見過雙方「老死不相往來」,身為服務者除了盡可能協助,也只能嘆「清官難斷家務事」。

位於台北市大直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大廳,平日午後辦理各類文書驗證的民眾依舊熙來攘往。自1991年正式掛牌成立以來,海基會不僅經歷兩岸政府關係的起伏,更見證無數兩岸民眾的生老病死悲喜故事。

 


對於記者的造訪,這位在海基會服務已逾20年的資深承辦人員再三重申,他只是以服務兩岸民眾的工作者角度接受這次訪問,因此也不願具名。

這位資深人員說,1949年前後,許多人因戰亂因素從中國大陸來到台灣,從此與家人永隔。如今,來台的第一代逐漸凋零,兩岸探親也漸漸演變成尋找遺骨、祭祀、繼承。

他說,這些兩岸的後代親屬有的見面後相當熱絡,甚至淚眼相迎;有的則不願接觸,發生衝突的也不少。「畢竟兩岸阻隔這麼久,雖然有血緣在,要再建立起密切的親屬關係,仍有困難。」
 


這位資深人員說,曾有老兵回到中國大陸老家定居,後在當地過世,兩岸的親屬因金錢因素發生糾紛,中國大陸親屬不願出示死亡公證書,台灣親屬無法處理遺產,雙方幾乎劍拔弩張。

提起這些情況,這位資深辦事人員也只能搖頭苦笑說,「我們只能盡力從中協調溝通,真的是清官難斷家務事」。

但他也說,還是有許多案例令人倍感溫馨。曾經有一位中國大陸民眾到海基會尋求有關遺產繼承的協助。當事人的父親是台灣籍民眾,早在1949年前赴中國大陸經商,卻因戰爭因素無法返台,之後在中國大陸娶妻生子成家立業,直至年邁命終。

由於當事人的父親出身望族,因此在台灣仍有繼承祖產,當事人為了處理繼承問題,多次請求海基會協助。海基會則安排義務律師諮詢,讓當事人相當感謝,更親自帶著全家人來台,向海基會致贈錦旗感謝。

談到近30年的兩岸工作,這位資深承辦人員說,早期兩岸間向海基會尋求協助的糾紛、事務,多是起源自對兩岸法制不清楚,其中又以中國大陸民眾的陳情案居多;隨著兩岸交流越來越頻繁,這類的陳情狀況變少了,但服務項目卻越來越多元。

他說,以兩岸婚姻為例,從過去老夫少妻到現在同學、同事結成伴侶,變化很大。這樣的過程,除了顯示兩岸婚姻變化外,也見證了兩岸文教、商業交流。

他表示,兩岸政府在交流、民間也在交流,雖然彼此生活方式有所不同,但漸漸能彼此相互了解,隔閡也不再那麼深。
 


這位資深人員笑著說,「在我們櫃台最明顯,過去有許多操著各地口音的大陸民眾,相當疑惑的詢問各式各樣的問題;現在雖然還能從口音辨識,但(大陸民眾)對許多事務的認知,已經跟我們(台灣民眾)沒有什麼差別了,我們也覺得服務他們不再像30年前有陌生感,反而有種理所當然的親切。」(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17/11/20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