鯖魚愈來愈小 性成熟體型不到30公分

記者 呂蓓君 / 攝影 蔣睦宇 報導

2017/06/01 22:38

鯖魚是台灣沿近海漁業中相當重要的漁產資源,尤其宜蘭南方澳每年的鯖魚捕獲量約3萬-4萬公噸,年產值15億元,也被稱作「鯖魚故鄉」,雖然從2013年雖然開始每年6月禁漁1個月,但白腹鯖性成熟體長,從2011年的31-32公分變成26.7公分,有人就建議改在2-3月產卵期禁魚,而專家也建議說禁魚不是唯一的辦法,必須要做到總量管制,同時也要和鄰近國家做跨區域的協調才有辦法保護海洋資源。

 


天色才剛亮,漁船緩緩開進了漁港,裡面載的都是當季的漁產。

記者呂蓓君:「我們來到宜蘭南方澳,這裡又被稱作鯖魚的故鄉,可以看到這邊是早上剛捕獲的新鮮鯖魚,雖然體型都滿大的有超過30公分以上,但跟前幾年比較起來有逐漸變小的趨勢。」

外籍漁工們把鯖魚裝箱搬進貨車,這些鯖魚都要送去拍賣市場,每一尾的體型都很肥美,正是新鮮的保證,接下來載著鯖魚的車開進過磅站,一旁早就圍滿了人等著出價,對面站著拍賣官馬上拍賣。
 


記者呂蓓君:「鯖魚上岸拍賣之後就要跟時間賽跑,像這個呢是10公斤裝20尾一箱,趁著新鮮要送往全台的漁市。」

把鯖魚裝箱、秤重動作一氣呵成,連一刻都不敢停,雖然熱鬧但漁會的白板上,這天出海捕魚的船隻只有10艘上下,單日漁獲量不到一百噸,是什麼原因讓鯖魚變少了?

蘇澳區漁會理事長蔡源龍:「大陸那邊像我們這種網具還有我們這種捕撈的方式,漁船增加太多了,所以說在北部那邊被他們大陸過度的捕撈。」

鯖魚是跨區域洄游的魚類,除了台灣,鄰近的大陸、日本都視為重要的漁業資產,為了永續讓鯖魚可以休生養息,大陸渤海、黃海禁漁期3個月,日本長達5個月,我們卻只有1個月。

蘇澳區漁會理事長蔡源龍:「漁業署也在輔導我們要總量管制,捕魚的時間可能會再增加1個月的休漁期。」

文史工作者廖大慶:「怎麼樣去保護最有效益,應該就是在2、3月的時候產卵季節應該要禁漁,我們現在禁漁禁在6月,其實這個時間可以要轉換一下。」

當地的文史工作者也提出建議,長年研究鯖魚產業的海大教授李國添則說2-3月會碰上東北季風,漁民本來就會有自主休漁。
 


海洋大學前校長李國添教授:「如果說一定要再延長的話,那我覺得應該5、6月,5月已經是是產卵的末期了,所以它來休漁應該也可以,我們在研究鯖魚的角度來看的話,我們並不是鯖魚量不夠,而是我們我們抓的量太多。」

除了漁獲量減少,2013年禁漁以前,根據海洋大學所做的追蹤研究,以白腹鯖為例性成熟的體長也出現變化,從2011年的31-32公分到目前約26.7公分,的確有變小的趨勢。

海洋大學前校長李國添教授:「總量管制還是必要的,除了休漁以外,所以休漁不是萬靈丹,這個因為加上氣候的因素,海洋的資源管理是很複雜的。」

然而長期關注鯖魚問題的海鯖廻家團隊則發起了72小時獨木舟勇渡黑潮行動,從南方澳出發往花蓮南下,再順著黑潮從台灣划300公里到日本石垣島。

文史工作者廖大慶:「從這個地方再出發,然後那個划手努力向東划,但是隨著黑潮的潮流它會慢慢的這樣這樣被飄過來。」
 


用實際行動加深對鯖魚產業的認識,目前也透過募資平台要募款紀錄整個過程,海洋只有一個,鄰近國家之間也必須做好協調,把人為對海洋的影響降到最低,共同守護海洋資源。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更新時間:2017/06/01 23:2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