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屏東縣環保局致力於推動農業廢棄物處理,透過跨局處合作推動妥善處理,其中占露天燃燒比例最高的蓮霧,到了105年已達妥善處理率百分之67以上,可見農業廢棄物多元化推動後漸漸被農民接受,因此集中推動製造「生質燃料棒」或是分解作物來「代替焚燒」,有效改善空污情況。
稻草燒到整片白煙瞬間瀰漫,農業廢棄物焚燒帶來的濃煙是造成空污主要來源之一,其實燃燒稻草會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細懸浮微粒PM2.5,危及人體健康,因此這幾年農業單位積極開發新技術,試著將「農業廢棄物」轉換成「循環資源」,這片占地0.3公頃蓮霧園,蓮霧採收完後剩下滿地的樹枝,現在能在地破碎,破碎機將一根根樹木碾碎,變成了細屑可直接就地攤平在果園裡,就地破碎重新再利用
根據統計屏東農業廢棄物代工破碎,民國92年起53公頃,到了105年來到了660公頃,成長12倍,預估106年將擴大執行代工處理,達成956公頃處理面積。
農民蔡順德:「比較快,然後又比較省工,政府有補貼速度又快,不會造成空氣污染,還有一點就是在土裏的話,就變成有機質比較多。」
目前屏東縣蓮霧種植約2824公頃,枝葉相當龐大,一旦遇到了天災,不只會造成農業損失,還會有更多大型枯木。
記者蔣志偉:「以往每年颱風一來,會出現像這樣的堆積成山的枯樹木,而現在枯樹木它可經由破碎之後,製作成像這樣一根的生質燃料棒。」
大型機具將一根根大型漂流木、果樹進行重破碎。
機械公司董事長張金德vs.記者:「你假如沒有乾燥,你在製棒,控制在恆溫大概在7%的水分到10%的水分,從那個大破碎來以後,經過那麼多道的手續,動力啊、人力啊再細破碎,細破碎變成非常可用的,有機的一個很好、對人類有幫助的東西。」
木屑透過機具輸送帶,接著進行脫水高溫擠壓後,生質燃料棒大功完成,接著生質燃料棒能代替燃油,以效益分析觀察,1噸生質燃料棒成本約2千200元,1噸重油成本約1萬3千元,兩者以1萬噸燃燒熱質估算,成本可省下8600元。
屏東縣政府環保局長魯臺營:「正好現在全世界大概在能源的使用上面,都一直在推動的一種叫作木顆粒的燃料,這個燃料棒就像我們所看到的原子炭一樣,它的燃值其實很高的,比它直接燃燒燃值高,而且它污染會比較低。」
屏東縣政府環保局統計,因為能自製生質燃料棒減少露天燃燒空氣污染情形,因此當地空氣品質103年從百分之31,一路下降到105年百分之26.3,從數據分析有顯著改善。
屏東縣長潘孟安:「從原本要改善的空污,或是要把它改善的環境的污染,變成一個有用的物資,把這些農業廢棄物變成一個有效,而且有經濟效益的東西,所以我們就開始破碎這些廢棄物,然後把它固化變成一個燃料,來取代重油,甚至把它變成一個未來綠能生質燃料的來源。」
巨大廢棄物破碎後的廢木,可做為燃料,也可作為堆肥副資材,而生質燃料棒將破碎後的木屑,進一步壓製成燃料顆粒,可大幅減少處理費用,也減輕焚化爐處理量,有助減少「碳排放量」,降低空氣污染。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7/05/30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