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海鮮的人或許會知道,現在正是九孔的產期,為了採收,潛水夫早上8點就得潛入海底,搬起石塊捕抓九孔,但是台灣其實一度沒有九孔可吃,因為近親交配繁殖的關係,讓台灣的原生種九孔抵抗力降低,因此大量死亡,但養殖戶們沒有放棄,歷經十年的不斷育種繁殖,逐漸讓九孔回來了,但是台灣九孔的大小,落在一斤16到20幾顆左右,而這個尺寸剛好會受到大陸小尺寸鮑魚的影響而壓縮市場,養殖戶很希望政府能有保護政策,別讓剛復原的九孔養殖再度面臨巨大挑戰。
翻開石塊,潛水夫將一顆顆九孔拔起,俐落放入籠內,這是每年10月到隔年1月,九孔產期的採收景象,但卻是養殖戶盼了10幾年的盛況回歸。
回顧過往,口氣很無奈,2002年時台灣九孔養殖面臨幾乎零收成的慘況,放下去的苗幾乎全軍覆沒,養殖池紛紛荒廢棄養,背後原因就是原生九孔的近親繁殖,讓抵抗力降低,導致大量死亡。
九孔養殖業者吳勝福:「我們已經慢慢知道種貝的重要性,每一個種貝都會做上記號,今年用這個種貝,那明年就不需要,就要淘汰。」
總算在近幾年看到了成果,以這個位在貢寮的養殖池來說,1千坪的面積 年產量1500斤,目前台灣共72家九孔養殖戶,年產量可以達到200萬斤。
記者詹舒涵:「剛剛打撈上岸的九孔,就必須像這樣子,大批的來做一個分類,那我們可以看到像我手中的,這個是比較大顆的這個九孔,然後這個是比較小的,那如果是大顆的話,大概一斤的話需要20幾顆的量,那如果是比較小的,大概需要30多顆,不過這樣子的尺寸都非常容易受到大陸進口鮑魚的競爭以及影響。」
九孔養殖業者吳勝福:「大陸剛好他們要淘汰這些鮑魚,他的剛好是一台斤,剛好是差不多 17粒到40粒這一塊,因為他已經養不大了,他就往台灣傾銷,台灣這個時候,這個季節剛好在出產九孔。」
業者語氣很無奈,法規明定大陸九孔不能進口,但對於鮑魚卻沒有禁止。
貢寮海產店業者:「鮑魚它的殼的紋路比較粗糙,然後他這個洞比較大,那九孔的話,他比較平整。」
海產業者拿出台灣鮑魚和台灣九孔比一比,外觀有明顯差異,但體型真的差不多,換作是大陸鮑魚也是如此,而且兩種食材口感很相近。
貢寮海產店業者:「客人特別指定要吃什麼的不多啦,只是說他們就是想要吃九孔或鮑魚,很多人都會搞混。」
大火快炒就能上桌,這些料理鮑魚都能取代,也讓九孔價格的波動相當劇烈。
九孔養殖業者吳勝福:「因為九孔他價格起起伏伏很大,從9月初的時候是市面價差不多6百,到現在市面價差不多5百,希望政府在海關進口這邊好好的把關。」
除了希望法規保護,也期待有更健壯的種貝,能夠適應越來越極端的氣候,因為過去的種貝存活率達8成,現在復育後,最好頂多5、6成,這條復育之路,還得從源頭下足功夫。
記者詹舒涵:「為了要復育九孔,其實台灣的學術界也一直非常努力,我們來到的是基隆的海洋大學,在他們的九孔復育池裡面,這裡總共有2千顆的種貝,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他們的九孔磚,拿起來之後,有很多的九孔在上頭,那他們就會利用他們來做一個繁衍以及復育的動作。」
九孔最適合的溫度是21到25度,所以石磚底下的陰涼處是他們的最愛,海洋大學蒐集了來自新北市、宜蘭、花蓮、台東、屏東以及澎湖的種貝,就是希望減少相近基因,互相繁衍的可能。
海大水產養殖系副教授冉繁華:「比方說新北市跟宜蘭海域的,他們的基因非常接近,那基本上我們就不用保有2種,就只要保有1種,新北市今天跟台東差距很遠,我們就發現這個基因是2個品系必須要保存。」
海大水產養殖系學生:「公的話,公的九孔會呈現白的,乳白色的。」
養足2年的種貝,因為發育完整,最適合育種,就能打撈起來,利用人工方式促使排卵繁衍。
目前已經歷經3年多的培養,也跨海蒐羅包括日本等地的種貝,增加九孔的基因多元性。
透過學界的培育優化,和業者的堅持不懈,台灣九孔正慢慢起死回生,該如何讓這剛點燃的希望之火永續不滅,除了產學界的努力之外,更期待相關政策的相輔相成。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16/10/26 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