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降雨成挑戰!升級AI演算 即時掌握各地淹水災情

記者 劉俐均 / 攝影 謝文祥 報導

2024/07/26 22:34

凱米颱風帶來驚人降雨量,南部成了重災區,為了要提高防洪防災的應變,水利署在2年前,開始結合AI辨識,將全台8000多個監視畫面做AI辨識,每一段畫面不到一秒鐘,就能判斷是否有淹水,減少人力和縮短時間,可以及時調配救災,另外在河川也有設置AI辨識,一旦河川高漲超過警戒線,也能及時預警,不過AI辨識系統仍然有漏洞,水利署強調,還需要更多的淹水感測訓練,才能讓AI系統更快更準。

 

民眾拿著刷子奮力掃水,但怎麼掃,水依舊沒有退,高雄楠梓區,在凱米颱風走後,雨勢忽大忽小,路面積水的情況還很嚴重。

三民區也同樣發生路面有小河的慘況,從市中心到郊區都有嚴重淹水,從24日到26日上午8點,累積雨量排行前20名中,高雄就佔了8處、屏東也有7處,其中高雄市茂林區累積雨量更達到1824毫米,雨量很驚人。

降雨量難預防,但對淹水後續救災,AI防洪,就能提供大力協助。
 

記者劉俐均:「在氣候變遷影響之下,像是颱風或者是梅雨季,都可能會出現極端降雨的情形,而水利署的這個水情影像雲端平台,在兩年前也結合了AI辨識系統,可以即時知道全台縣市,有哪個街道是有淹水的情形,來節省通報時間。」

水利署水利防災組組長林益生:「透過AI辨識我們可以知道說,這個畫面的這個區域,紫色線的這個區域可能在淹水。」

畫面中,每個路段的即時影像,都透過AI辨識,一張圖,不用一秒鐘,就會圈出路面淹水的範圍,從8000多的監視器畫面中,快速找出淹水區域,才能立刻啟動救災。

水利署水利防災組組長林益生:「111年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著手研發,這種CCTV畫面的AI的辨識,因為全國我們介接了八千多支的CCTV,讓它自動AI去辨識說,哪些的畫面它裡面是有淹水的,經過它AI辨識之後它會把它挑選出來,再給我們人員這邊來去做一個確認,跟災情的一個確認跟查報,看是不是要出動抽水機,就可以在第一時間也不用等來通知。」

除了監視畫面回傳,也有另外在易淹水地段設置2072部淹水感測器,多一層掌控,節省時間和人力,才能因應颱風、豪大雨的危機處理,各地河川水位,也能透過AI來監測。

水利署水利防災組組長林益生:「我們在現場畫了一個水尺,然後透過AI它去辨識說,現在的水位大概在哪個地方,就可以去辨識說現在的一個水位的高層。」

屏東科技大學名譽教授丁澈士:「我們都運用AI去做氣象的報告,或者做水利水資源淹水、防洪,以及水資源利用,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工具,那這個基礎的資料庫,要多而且要能夠精準,就是說基本的資料是非常重要的。」
 

數位化管理水災風險圖資和淹水潛勢圖資、整合應用創新技術等等,用科技防災,但仍然也有漏網之魚,未來也得升級AI防洪辨識訓練,才能提高到100%的準確度。

水利署水利防災組組長林益生:「因為現在還在AI的訓練當中,所以它有時候還是會有一些小小的錯誤,未來我們透過更多的一個,淹水的畫面的一個訓練,這個AI的準確度會逐漸提升,所以我們就可以不用一個一個畫面去看,用人力來監看。」

不只災害當下的AI系統,災後的農損應變,也很重要。

AI數據應用業者產品經理周冠汶:「系統上這是一條溪流,那我們鎖定的區域在這個河旁邊,那我們可以看到說,最近其實有大潮的現象發生,然後最近又有颱風,那我們可以透過我們的系統,可以看到說這個地方的水位,其實是逐漸高漲的狀態,那其實這個現象就可以讓當地的居民,去做即時的應變的處置。」

透過大數據分析、AI演算、資料匯流整合,運用資料把經過豪雨後的農地,做分析,及時掌握土壤水含量,以及農地健康度。
 

AI數據應用業者產品經理周冠汶:「也可以透過我們的AI模式去知道說,那什麼時候有可能會發生,就是水災的情況,那這些的資訊其實應該,還是會回歸到由政府的水文預警系統,去發布這樣的告警,那這樣子才能夠跟後續的,災害應變系統去做串聯。」

極端氣候難以預測,天氣預報、災防系統,AI的助理將是未來趨勢,提高城市防洪效率,把災害降到最低。


 

◤2024年末運勢解析◢

👉提升貴人、桃花運秘訣一次看

👉12星座難以脫單原因大公開

👉MBTI 16型人格脫單祕笈公開


更新時間:2024/07/26 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