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加速全球暖化?研究員剖析數據這樣說

記者 陳文越 / 攝影 陳宥翔 報導

2022/12/13 22:57

從各種數據都顯示,台灣是肉食大國,吃「肉」的量,甚至已經超過稻米的攝取量,成了新主食,只不過還是須注意不可過量外,另外也環保人士特別提醒,吃肉對於環境也會造成高成本。

夾起厚厚的肉片,放在鐵盤上茲茲作響,香味四溢鮮嫩多汁,光用看的肚子就餓了,配上餐廳浪漫造景,就是美味又幸福的一餐。

 


餐廳經理楊琇琪:「我們會有提供像牛小排,然後羊肩排還有戰斧豬,這個是我們會是率先先提供的,然後都是沒有任何的調味,餐廳本身是有滿多元的餐點,像套餐式的或者是火鍋,然後再來就是燒烤,那在近幾年其實我們有發現說,其實一般用餐的時候,我們的燒烤的訂購量,反而已經拉升到有佔了大概三分之二的一個比例在。」

不只多,更是一年比一年還要多,隨著大環境轉換,如今正值「無肉不歡」的世代,從數據上也能看出來。

TVBS記者陳文越:「不管是海鮮羊肉豬肉還是牛肉,可以看到每一餐幾乎都少不了肉的這個品項,根據統計,台灣民眾的人均肉食量,從50年前的41公斤,到了2021年是已經翻了足足3倍,來到113公斤,數量之大是已經遠遠超過稻米的攝取量,成國人的新主食。」
 



下肚量大得驚人,米飯都成了配角,若從過去8年數字來看,其中牛肉就成長48%,而近幾年受到健身風氣興起,雞肉的量也大大增加40%,不過適量吃沒問題,過量可就不好了。

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因為現在大家都非常的害怕去吃澱粉,那所以當你不吃澱粉的時候,你就會飢餓,所以你就會想要去從蛋白質來獲取一些能量,但是我們要提醒民眾的是,如果你蛋白質攝取過多的時候,它也會產生比較多的含氮廢物,增加你腎臟還有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可能有一些還是可以用一些大豆蛋白來取代,所以我們會建議大家就是在蛋白質的攝取,一定要剛剛好,不要過多也不要太少,當你不足的時候,可能會造成肌少症的發生。」

雖說吃肉能增加肌肉量,維持自身的活力,同時促進新陳代謝,增進身體機能,還有助於組織修復,但從個人體質到身體狀態,都得納入飲食考量,也得重視「多肉」的飲食習慣,對環境造成的隱形負擔。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員陳庭毓:「人吃的東西整個全球的糧食系統,其實了溫室氣體排放量三分之一,所以它其實是非常有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的,也是換句話說,也是有非常大的減排能力,就是說我們好好的透過這糧食系統,怎麼樣去減排,其實會對全球的氣候有很大的幫助,那在這三分之一裡面,我們再來看其中動物性的食品,它的排放量其實是植物性食品的兩倍。」


攤開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以「能源部門」90.97%碳排量佔比最高,第二高為「工業製程及產品使用部門」的6.94%,「廢棄物部門」佔比0.92%,而「農業部門」則為1.17%,看似數值偏低甚至微不足道,但這數字恐怕是遠遠被低估。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員陳庭毓:「以動物性產品來說的話,它只計算了動物牠在農場上面,比如說牠放屁造成的甲烷,或是說牠們糞尿處理的溫室氣體排放,那它很多東西沒有算進去,比如說我們砍罰森林,種植飼料的這個土地利用變更,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在屠宰的過程中產生的排放,運輸中產生的排放,包裝中產生的排放,這些東西在整個我們目前政府計算中,是完全忽略掉的。」
 


大口吃魚大口吃肉,滿足了現代人口腹之慾,但從健康影響到環境成本,也別忘了得納入餐桌考量。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2/12/14 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