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群聚難防,醫師分享避免感染的4個方法。(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本土疫情延燒,北部有學童家庭已有5人染疫,「家庭傳播鏈」似乎成為難以防範的管道,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同住家人的家庭傳播呢?對此黃軒醫師指出,除了保持社交距離之外,還有4個方法可以降低傳染風險。
更多新聞:新冠疫情恐流感化!張上淳「確實看到跡象」:仍不敢斷定
重症醫學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同住家人的傳播鏈其實是新冠肺炎群聚感染中最常見的,他也分享一項美國研究,研究指出家庭內的成員越多,造成家庭傳播的機率就越高,家中只要超過3名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的機會就會超過50%。他提到,除了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之外,還有4個方式可以「降低R值」減低感染風險,分別為「戴口罩、勤洗手」、「家庭消毒」、「空氣流通」及「衛生人員介入」。
更多新聞:新北幼兒園群聚範圍再擴大!張上淳曝小朋友是否重症
戴口罩、勤洗手部分,若是家庭內有高風險傳播者,可以先戴上口罩,就會有79%的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不過若是發病後才戴口罩,就會沒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家庭消毒部分則是,可以在家中使用消毒水來消毒家中環境,可以降低77%的家庭傳播風險。
更多新聞:校園BNT將開打!青少年易心肌炎 指揮中心:5症狀需就醫
維持空氣的流通有3種形式,一是打開窗戶,美國CDC也建議如此,可以降低病毒飛沫濃縮群聚在房家中,二為空調設定,這裡的空調應是「對外」的循環的空調,才能有效將髒空氣排出,再者是使用電扇,不過電扇並非直接對著人吹,而是應該在門邊或窗戶邊,促進氣流流通;此外,衛生人員介入衛教叮嚀,也可以有很大的機會使家庭傳播下降。
更多新聞:可以團聚了!即日起開放外配、未成年子女邊境申請入境
黃軒醫師也提到,阻擋傳播的最明顯方式是透過行為來控制,以總體來看最有效的方式是分房睡(88%),其次依序為戴口罩(57%)、獨立衛浴(50%)、環境消毒 (43%),最後才是勤洗手 (26%),不過分房、戴口罩、獨立衛浴都是本來就已經在執行的防疫行為,若是看衛生人員介入衛教的情況下,環境消毒增加的程度是最高的,不過比例也不會增加太多。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2024年末運勢解析◢
更新時間:2021/09/13 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