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TVBS
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不少民眾常受慢性偏頭痛所苦,現在關鍵原因找到了!陽明大學與台北榮總神經內科組成的榮陽頭痛醫學團隊發現,陣發性偏頭痛慢性化的成因,可能和大腦中的神經元活性指標「N-乙醯天門冬胺酸」濃度下降有關,可望為臨床治療和醫藥開發提供新方向。
榮陽醫學團隊研究顯示,全台約有150萬人受偏頭痛所苦,其中患有慢性頭痛超過10萬人,而這些患者大都從陣發型偏頭痛開始,因不明原因逐漸慢性化,導致每月發作天數15天起跳,至少8天症狀持續4至72小時,出現單側、搏動性的中重度疼痛,甚至會有噁心、嘔吐、畏光等症狀。
研究團隊蒐集74名受測者,包含25名慢性偏頭痛患者、24名陣發偏頭痛患者、以及25名健康成人對照組,利用「磁振質譜造影技術」觀察腦部活動;結果顯示,慢性偏頭痛患者,其兩側丘腦及右側前扣帶迴的神經元活性指標「N-乙醯天門冬胺酸」有明顯下降,且患病時間越久下降幅度就越大。
研究團隊發現,慢性偏頭痛患者的神經元活性連結網路,明顯低於健康對照組;至於陣發型偏頭痛患者方面,神經元活性連結網路則與健康組無異。結果證實,丘腦的神經元活性與慢性偏頭痛確實有關連性,進一步推論出慢性偏頭痛可能導致丘腦神經元功能異常。
榮陽團隊指出,在偏頭痛預防治療上,未來可將視丘作為治療標的,例如刺激視丘的神經元活性等,可望為臨床治療提供新方向;另外,醫師也提醒,許多陣發性偏頭痛患者會過度服用止痛藥,造成發作頻率提高,進而演變成慢性偏頭痛,建議若頭痛頻率明顯增加,仍要及早就醫治療。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8/08/30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