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VBS
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超過5成家長讓孩子補充益生菌、維他命等保健食品,原因是怕孩子偏挑食、吃不夠。專家說,家長應改變心態,帶孩子認識食材、均衡飲食更重要。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在2017年11月針對家中有12歲以下孩子的家長進行「食育力:孩子的現在到未來」及針對人生第一次離家獨立的大學生進行飲食現況調查。
調查結果發現,有54%家長會讓孩子吃保健食品,原因大多是擔心孩子偏挑食、吃不夠多、發育慢。補充的保健品種類依序是改善腸道菌相(61%)、增強免疫力(57%)、減緩過敏(34%)、補充鈣質(29%)、視力保健(25%)。大學生不與家人同住者,吃保健營養品的比例為43%,也高於與家人同住的36%。
董氏營養中心副主任陳醒荷今天表示,調查發現,現在孩子少有機會上菜市場、進廚房,對食材認識很少;等到孩子獨立、離家自主後,因不了解食材、不會下廚、不認為吃健康食物重要,也多會選擇外食。
陳醒荷說,孩子有時候不吃某種食物,不是因為不喜歡或偏、挑食,而是因為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吃。如小學老師就曾反映,孩子不會剝柳丁皮、橘子皮,甚至會說「只吃白色的香蕉」,意思是家長通常都「處理好了」才給孩子吃,孩子沒有動手剝過香蕉皮。
「家長應讓孩子養成吃東西很重要的觀念」,陳醒荷表示,食育應該從小培養,家長可能因擔心孩子進廚房幫忙料理會危險,或覺得要協助善後「很麻煩」,但如果從小讓孩子接觸食物,培養健康飲食觀念,從自然食材就可攝取足夠的營養,也不需要額外補充保健食品。
陳醒荷說,現在的飲食觀念常常變成忽視三餐均衡健康飲食,自認「吃不夠、營養不均衡」就吃保健食品,恐是本末倒置。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尤宣文表示,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孩子接受新食物至少要嘗試10至30次以上,建議家長、老師可透過「多看、多聽、多試」開始,增加孩子對食物的認識,也降低偏食、挑食的機率。
此外,帶小孩上市場、超市購物,認識食材,體驗種菜、試做果汁等,小孩可以從做中學健康觀念,且體會做菜辛苦,也會珍惜食材,不會浪費資源。(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18/01/15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