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20大後最重量級的外交活動,就是德國總理蕭茲周五對中國的快閃訪問。蕭茲在行前透過報章投書,闡述德方不願意與中國「脫鉤」的立場與理由,也強調將改變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不會過度依賴。但蕭茲拋開歐洲夥伴,獨自率先訪問北京的做法,引發正反兩方的討論。他此行在北京先後與習近平和李克強會面,與習近平會談時,雖然表明希望加強經貿發展,但也不避諱談中德雙方的不同觀點。而以中國已經連續6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的身分,在加上西門子與BMW等德國龍頭企業,持續在中國增資擴廠的現實,不脫鉤以幾乎成為德國商界共識。
德國總理蕭茲周五(11月4日)一早抵達北京,展開不到24小時的快閃訪問。在出發前夕,他向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及美國新聞網站「政客」歐洲分站,以德文和英文發表內容相同的投書,一方面闡述德方不希望與中國脫鉤的立場與理由,另一方面更罕見地直指北京,在台海周邊引發的緊張局勢令人不安,因此,德方不會漠視爭議,將改變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不過度依賴。
蕭茲還強調,自己是以德國總理以及歐洲人的身分訪中,但並不代表整個歐洲的意見。
德國總理 蕭茲:「我們可以就雙邊關係、進一步加強經濟合作的可能性,以及我們追求不同觀點等,所有問題進行非常深入的交流,這是很好的。這就是良好交流的目標。」
蕭茲在與習近平會談時,表明德方雖尋求兩國在氣候變遷、糧食安全與經濟合作能有進一步發展,但雙方在某些領域,確實存在不同觀點。
習近平則表示,當前國際情勢複雜多變,中德兩國更應在亂局中求同存異、攜手合作,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大陸官媒對蕭茲的到訪,是一片讚聲。
對外經貿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 熊李力:「蕭茲這一次訪華,可以說是給歐盟其他國家,或者說是給歐盟內部各種政治勢力,樹立一個良好典範。」
香港政治運動家 羅冠聰:「蕭茲的訪問在破壞全球對抗俄羅斯侵略惡行的團結。他應該要謹記,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伙伴,兩國在各個方面都沆瀣一氣。」
但外界對於蕭茲拋開原本有意結伴訪問中國的法國總統馬克宏等歐盟同伴,獨自率先前往北京的做法,則有正反評價。
對德國商界來說,當前的能源危機與通貨膨脹,已經讓德國產業飽受重創,因此救生的浮木,能多一個是一個。
中國德國商會上海執行董事 馬銘博:「現在地緣政治變得非常難以預測,更加需要坦誠的、直接的對話,以及更進一步的互信關係。從德國角度來說,我們的生意無意要與中國『脫鉤』;但商業活動,永遠不應該只仰賴單一來源。」
再加上中國連續6年都是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額達2351億美元,德國多個龍頭企業,包括西門子、BMW以及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今年也都在中國加碼投資,或有新工廠建成開業,也讓中國成為德國無法「斷開」的合作對象。
德國外長 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近兩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它不僅是國際事務上的合作夥伴,還是競爭者,甚至從對國際秩序的理解來看,更是競爭的對手。」
但德國內部對於越來越集權的中國,仍保持高度戒心。這從目前在德國召開的G7外長會議上,德國外長主動把應對中國議題放上檯面討論,可見一斑。
不僅德國提高警戒,加拿大當局也開始對中國展現更強硬姿態。不但上週推出新規定,要對外國國有企業,投資加國的關鍵礦業,從嚴審核;加拿大工業部周四(11月3日)更以「國家安全」為由,勒令三家中資企業,從加拿大關鍵礦產公司撤資。
這三間中資企業都帶有國營色彩,此次被加方要求撤資的部分,涉及電動車領域的鋰礦資源。據了解,中方雖然生產了全球半數以上的車用鋰電池,但全球鋰資源的占比卻少於兩成,主要都掌握在美國、澳洲與加拿大公司手中,這也讓鋰礦成為中國電動車產業中,最容易遭外國影響的環節。
因此,北京對加國作法,氣得大跳腳。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 趙立堅:「加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人為地對中加企業間正常的經貿投資合作設置障礙的做法,與其自身標榜的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背道而馳。」
中加緊張持續,加國媒體在中國的營運也受到阻擾。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周三(11月2日)表示,因為中方過去兩年來,對該公司駐北京記者工作簽證的申請,都已讀不回,導致北京分社長期空置,被逼無奈下只能關閉,另尋新據點報導東亞消息。而中方駐加國使館與外交部,對相關作法,始終選擇沉默。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2/11/07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