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達志影像路透
日本政府為了跟上國際綠能腳步,制定新能源計畫,其中核能因311受社會質疑,供電比例暫不調整,目標現有機組永續性使用。而福島核災後,核電需要下降,許多業者撤出產業鏈,部份零組件失去生產商;留存的企業也遠離核電產品製造,技術面臨失傳;相關科系更招生不足,學術界擔憂,核子工程人才培養陷入困境,恐怕難以解決未來核電問題,也讓日本核電安全性走向劣質化。
時任日本首相 菅義偉(2021.04):「2030年度時,日本溫室氣體要比2013年度減少46%。」
儘管首相已經交接,但日本整體環境目標不變,為了達到2030年減碳46%,日本政府要用7年時間,將再生能源佔比提高14%,成為主要電力來源;空汙關鍵的火電,依賴則必須下降15%。
九州電力發電所所長 一丸雄二:「為了實現脫碳目標,我國正積極開發研究,但這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有效率使用既有的燃煤發電是非常重要的。」
想要綠色發電,對日本而言,有著先天的缺陷,就是311福島核災。
時任福島第一核電廠廠長 吉田昌郎(2011.03.11):「不好了,不好了!3號機應該發生氫氣爆炸了。」
核災後,人們不再信任核電廠安全性,日本一度全面停核,加強安檢後,目前日本只有十座反應爐正在服役;在日本新的能源計劃中,核電暫時保持20至22%的原供給量,且希望能達到永續性使用。但日本核電的安全性,正走向不可逆的劣化危機。
核電反應爐零件商 鶴見肇:「這個年頭零件商都停止生產了,而且是不打算再做,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我們當然感受到危機感,是非常危急的狀況。」
311即將進入第11年,過去十年來,因需求驟降,牽連整個業界,至少20間企業退出核電產業鏈,當中不少是關鍵製造商,使得反應爐失去重要組件。
核電反應爐零件商 鶴見肇:「這是裝置是用在讓反應爐冷卻的最後一招,它肩負著極為重要的機能。」
這台「驅動器」是冷卻反應爐的最後一張王牌,當電廠遇到緊急狀況,反應爐不能正常冷卻時,驅動器會自動疏導高溫蒸氣,讓蒸氣進入緊急冷卻裝置,作用後替反應爐降溫。但驅動器馬達生產廠宣布退場,需要定期更換的零件,這會兒失去了供貨端,中游組裝業者只好一手攬起,拿著複雜的設計圖,嘗試再找合作商聯手打造。
核電反應爐零件商 鶴見肇:「都是很舊的圖片了,想判別也不是這麼容易。」
礙於零件得長期曝露在輻射中,耐用性是最大的課題,業者要是不在這一年克服,就趕不及替反應爐更換新組件;另外,負責燃料棒外層保護套的業者,也在幾年前關門大吉,日本國內幾乎已經調不到燃料棒保護套。
三菱重工業核電部門常務 加藤顯彥:「這個狀態要是持續5年、10年,成為一種長期化時,整個業界肯定會變得相當辛苦。」
有的企業為了撐下去,只好轉換跑道,例如北海道這間鐵工廠,曾經一肩扛起日本國內反應爐的生產;311後,廠房已經15年不曾接觸核電相關業務,廠內雖有核電部門,但8成員工都是門外漢,近來的產品也全都跟核電廠無關。
鋼鐵提煉廠社長 工藤秀尚:「因為已經沒有在生產核電相關物品,我們很擔心技術、技能的傳承。」
工廠關的關、員工老的老,眼下沒資源、缺技術,更糟的是,未來可能不會再有新生代人才。
東海大學核子工程學科系長 吉田茂生:「對學生們來說,講到核電就會聯想到福島的事故。」
日本官方統計,大學、專科的核子工程相關學系,在311後,入學生年年下滑;學生不足之下,甚至有學校已經決定停止學系招生。
核子工程講師:「我們來想想,要怎麼處理高劑量輻射廢棄物。」
學術界憂心忡忡,害怕的不是核電走入黃昏,而是在日落前的大斷層。學者表示,在推動綠能的同時,國家也該規劃清晰的核能未來願景,使人們了解不該因過去的核災而因噎廢食;學者也強調,當人才枯竭,狀況發生時便無法被解決,小問題若積沙成塔,最終恐怕又會引爆無法收拾的災難。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2/01/18 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