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全球塑膠公約」?
綠色和平組織自2016 年起,與全球多個環保組織發起減塑聯盟「解開塑縛」(Break Free From Plastic)行動,並倡議企業停止污染海洋,為塑膠汙染危機負責。這些倡議組織在2022年向美國國務院提案,要求必須通過具有約束力的《全球塑膠公約》。
同年,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 5.2),與會成員決議開啟討論,目標於 2024 年底前完成「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 Treaty)的協商工作。而這也將是自2015年的巴黎協定以來,左右全球氣候變遷、環境保護議題方向的重要跨國大協議。2024年四月,各國談判已經進行到第四輪。
2024世界地球日主題「減塑」,塑膠如何影響我們的環境?
塑膠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汙染源,各種塑膠微粒遍佈在大地及海洋之中。同時產製塑膠的過程中,還會釋放溫室氣體,造成空氣汙染。
目前塑膠相關產業的氣體排放量,在全球就佔了5%。根據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研究顯示,若是照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各界預期到2050年,這個占比將大幅提升至20%。若國際再不開始嚴格執行減塑行動,塑膠汙染占比預計到了2060年,將成長三倍之多。
2024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Planet vs. Plastics」,中文為「多一塑不如少一塑」,也是自2018年以來再次聚焦於塑膠的議題上,顯見打擊塑膠汙染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更多新聞:《全球塑膠公約》將出爐!企業樂觀談轉型 莊開文:禁用已非唯一方向
台灣減塑政策有那些作為?
台灣政府早在2018年就已經宣示要全面減用四項一次性塑膠用品,塑膠吸管、飲料杯、購物袋及免洗餐具,並且將目標放在2030年全面禁塑。現在距離2030年只剩下六年的時間,但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依然有許多塑膠製品難以完全割捨。
根據TVBS民調中心調查,超過六成的民眾贊同全面禁塑,但多數人除了會攜帶購物袋以外,包括自帶杯、租用循環杯、自備環保吸管等等,都還未能普遍地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政府意識到禁限用已不再是唯一方向,往後將會會結合綠色設計、資源循環,引導市場減塑,朝向2030年減少13.8萬噸原生塑膠的目標邁進。
「全球塑膠公約」的目標是什麼?
塑膠原料正是石油,因此石油大國如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及塑膠出口大國如中國,他們都不願意針對塑膠產品設置生產限制。
至於包括歐盟、海島國家及日本等60國組成的「雄心壯志聯盟」,則是倡議希望在2040年終結塑膠汙染。另外美國方面,儘管他們支持「雄心壯志聯盟」的目標,但希望可以讓各國自行制定計畫,並且固定向聯合國提交計畫的細節與執行進度。
更多資訊,請上「TVBS GOOD」網站查詢。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