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週刊報導】在台灣電影次文化中,「cult movie」(邪典電影/靠片)是個相當混沌的字眼。台灣電影宣傳一度拿這個字眼來行銷血腥暴力色情的電影,把這名詞當成刺激票房的賣點;也有些人覺得靠片應該就是所謂的「怪片」;當這個很玄又很炫的字眼仿佛還在模糊地帶時候,端午節前的一部大奇片(或者所謂的爛片)《台北物語》,台灣的年輕影迷不知不覺地定義了靠片,讓我們活生生地見識到了台灣第一部靠片的誕生。
一部電影會被擁護成靠片,形成機制又微妙又千奇百怪;但是無論長什麼樣子的靠片,幾乎都可歸納一個共通點:靠片多帶著反文化(counter-culture)的意涵;例如《歡迎來到詩樂園》導演卓尤杜洛斯基的《鼴鼠》(El Topo, 1970)中所呈現的異教、東方、神祕,和當時美國理性基督教文化對照,就是一種反文化;又如另一部經典靠片《哈洛與茂德》(Harold and Mud, 1971),用通俗電影模式描寫一段跨世代愛情。並不是姐弟戀喔,是一個79歲的老婦和一個小鮮肉之間的「不倫禁戀」;這種愛情也完全悖離了流行文化中的俊男美女,因而被擁戴成不朽靠片。
以台灣社會為背景,描寫當代社會奇觀的《台北物語》,和一種西方靠片的生成模式相似:因為爛到破表就變很屌。爛片何其之多,《台北物語》何德何能?它到底又反了什麼文化?台灣社會當前最主流的一部分,就是經濟的主流,也就是富裕世代,中產階級,享有資源的族群;台灣主流文化簡單說就是「大人文化」,一種以消費能力,財產厚度所主導的文化;在此文化場域下,所有的週邊行為都被迫為消費能力左右,例如:要有錢有時間才能去請健身教練、買衣服、變美、在夜店釣到人....很顯然,台灣有很大的一個族群人並不在此文化當中。
看完整內容
延伸閱讀
你朝聖了沒?看《台北物語》前必知5件事
【影評】《海灘救護隊》 認真的胡鬧之作
【影評】《玩命鎗火》 觀戰一盤好棋
【影評】《羅曼蒂克消亡史》 海派與氣派
【影評】《異形:聖約》 無神也無人,只有異形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17/05/31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