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的4月25日國道三號發生走山事件,這一天被訂為「國道安全日」,那現在台灣國道都安全了嗎?高工局表示,台灣所有邊坡已經在102年全部補強完畢,現在全都在安全範圍內的C、D等級,同時他們也設立「國道邊坡全生命周期維護管理系統」,在各邊坡安裝監測儀器,可以及時回報監測狀況,一有問題能立刻排除,日、港、新加坡還特地派員前來觀摩。
國道三號走山過了7年,邊坡安全了嗎?
高公局木柵工務段副段長何智能:「在牆面上的這個洞是我們設置的排水管,它的作用是在於說當下雨的時候,雨水可能入滲,入滲的時候可以很快排出來。」
擋土牆上每平方公尺2個洩水孔,目的是讓滲入地底的水能有排出的管道,至於坡面水部分,我們再往上走一點也以發現,高公局也做了補強。
記者華舜嘉:「原本在這裡只有畫面中右手邊的這條排水溝,但在國道發生走山事件之後又多了這條排水溝,他的目的就是要去縮短逕流長度,避免坡面水太多造成沖刷以及入滲。」
除了縱向之外,也多了不少橫向排水溝,不僅增加集水功能也能幫助有效排出,但其實在我們腳底下還有看不到的補強工法。
高公局木柵工務段副段長何智能:「他就是一個格框格子棋盤狀。」
撥開草叢有許多格框提供抗滑及穩定功能,角落再加裝地錨,而且每個地錨都有各自編號方便未來管理,宛如身分證的號碼,在每個邊坡路段也都看得到,為了更清楚檢視補強措施。
我們再來到國道三號14K附近,雖然這裡是閘道,卻能看到已經使用在邊坡的不少補強工法,例如這一個一個突出的圓柱其實就是地錨,從斷面來看這些地錨深入到岩盤加強抓地力,同時輔助密集的排樁提升擋土功能,國道900多處邊坡當中,有17處屬於危險邊坡,高工局已經全數在100年9月30日補強完成,採用排樁基樁石籠等工法,其餘路段也已經在102年8月底全數完工,並且按照邊坡危險度分成A、B、C、D等級,最危險的A級一個月巡查一次,B級一季一次,安全範圍內的C、D等級則是一年一次,目前都在安全範圍內。
高公局木柵工務段副段長何智能:「現階段在補強工程完成之後,我們每一年定期會進行監測巡查,目前我們所有邊坡的分級都是C級或D級(安全)。」
定期監控這個荷重計就扮演了關鍵角色之一,監測地錨的殘餘力量也就是預力變化,數據會即時傳送到「國道邊坡全生命周期維護管理系統」。
高公局代表:「綠燈、黃、紅燈去顯示,那一個燈就代表一個監測儀器。」
哪些路段出狀況,現場的照片檢測結果各種資料通通在裡面,這套管理系統日本、香港、新加坡都曾經前來觀摩,甚至其他工程單位也沿用!
高公局總工程司許鉦漳:「邊坡所有資料的彙整也特別注意,這些原來是散落在各個辦公室,我們如果要用的話就要用人工去找出來,目前這些我們全部整合在全生命周期邊坡管理系統裡面,隨時都可以查到那些監測儀器的狀況,對我們來說可以做一個警戒作用。」
台科大營建工程系特聘教授廖洪鈞:「這是國道三號這有些是南迴的,有些是其他工務段的。」
但前大地工程學會理事長,也就是當年國道走山調查小組召集人廖洪鈞還發現其他問題,這些地錨來自全台各路段,但幾乎都鏽蝕老舊,新的應該是要這樣微微發光。
台科大營建工程系特聘教授廖洪鈞:「發現台灣地錨有個通病就是銹蝕問題,銹蝕問題我們就想我們要怎樣解決,所以我們其實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不同方法,包括找不同油脂,看哪一種在台灣這種天候狀況下最好。」
只能在既有的材料上調整提升,例如防鏽油或護蓋,因為新工法新材料在台灣很難推行,這是台灣各項工程都存在的制度面問題,跟最低標有很大關係。
台科大營建工程系特聘教授廖洪鈞:「比方說你只有國產車預算,那你很難去買進口車,那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把國產車品質性能稍微把它提升一點。」
立委陳亭妃:「站在人民生命安全一個保護之下,其實應該要更審慎,也就是說我們的整個邊坡處理是不是真的達到比較安全性的數值。」
高工局持續監控,並讓全台邊坡維持在安全範圍內,但制度問題卻是存在於各工程,安全不能有任何折扣!
下載TVBS新聞APP,抽1萬元電子禮券! 活動詳情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