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FOCUS新聞】自命「壞心又愚蠢」 查理週刊基因:嘲諷


發佈時間:2015/01/23 20:33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07:06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這次遭到恐攻的法國查理週刊,其實之前就曾多次因為嘲諷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遭到攻擊,為什麼這麼具爭議性的週刊,可以見容於法國社會?這要說到法國從共和時期以來,就堅持政教分離傳統,明確禁止宗教勢力箝制個人自由,也因此法國沒有所謂「褻瀆罪」,言論自由受到最高保障,但現實是,法國主流社會,長期存在對穆斯林的偏見,言論自由與種族歧視間,有時只是一線之隔,有人說這次查理事件,凸顯的是宗教自由與言論自由的衝突,也有人說是東西方意識形態的不同,當不同的價值觀產生衝撞,或許最需要的,是尊重彼此差異。


赤裸裸的諷刺,葷素不忌,這就是自詡為「愚蠢又壞心」的查理週刊。遭槍殺「查理週刊」總編夏邦尼耶:「我們以挑釁為業,20年來都是如此。」

創刊於法國68學運年代,前身為「切腹畫刊」的查理,以辛辣圖文挑戰各種權威,從政治人物、宗教領袖到國家機器。網路媒體記者赫斯特:「這是他們不畏恐嚇、不會退縮的宣言。」

雖然歷經查禁,改名重新出刊,挨告上法院,更是家常便飯,雜誌依舊堅持「查理式的自由」,即使這個自由,最後賠上了10幾條人命。遭槍殺「查理週刊」總編夏邦尼耶:「我們的工作不是捍衛言論自由,而是沒有言論自由,我們就死了。」

儘管發行量不大,風格也未必人人欣賞,查理在法國依舊擁有支持者,一部分原因在於這種嘲諷式幽默,向來是法國文化的精髓。法國時事諷刺節目「小報紙」片段(2014.03):「習近平到訪巴黎,巴黎處處紅吱吱,香榭麗舍大道紅吱吱,夏樂宮也紅吱吱。」

另一個原因,得說到法國的世俗化傳統,從法蘭西第三共和以來,法國始終堅持政教分離路線,就是要確保大革命的成果,也就是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不因宗教種族性別而有差別。法國大團結示威:「自由!自由!」

根據政教分離的精神,宗教信仰應全面退出公領域,原本立意是要擺脫天主教會對政府控制,但隨著北非殖民地移民湧入,現在的法國是歐洲穆斯林人口最多國家,百年國策也面臨新的考驗。

2004年法國首開歐洲先例,禁止在公共場合派配戴宗教標誌,2010年進一步禁止配戴遮住臉部的面紗,更被認為有針對性,引發穆斯林極大反彈。伊斯蘭人權委員會沙賈瑞:「我認為這種法西斯意識形態,現在在歐洲大行其道,對民主觀念和社會的團結,都是很大的戕害。」

阿拉伯語中的「伊斯蘭」,是指對造物主無條件的歸順與服從「真主高於國家」的信仰,如今和法國立國精神產生衝撞。法國穆斯林婦女:「因為我戴面紗所以找不到工作,雇主看到我的面紗,就忽視了我的專長和技能。」

面對衝突,有人選擇堅持,只是這需要很大的勇氣,有人因拒絕摘下面紗遭雇主解雇,有女學生因為戴面紗上學,被其他家長要求轉校。法國右派人民運動聯盟梅亞:「當你走在街上我希望看到你的臉,如果看不到 我會有被欺騙的感覺,因為我不知道你是誰,因為你把你自己封閉起來。」

2013年,法國爆發多起反面紗示威,只是儘管人權團體批評,禁頭巾法大開宗教自由倒車,法國依舊堅持捍衛政教分離傳統。法國民眾:「既然法國歡迎他們,他們就要適應這裡,不久前我看到一位婦女,從頭到腳包緊緊,感覺有點怪,跟我們的文明格格不入。」

民眾怪穆斯林不融入社會,穆斯林認為他們被社會排擠,即使土生土長的移民後代,也始終被當成「外來者」,種族緊張,不斷升高。巴黎郊區居民:「我們感覺確實像住在貧民窟,我小孩在這裡出生,是法國公民,但他們被當成外國人一樣。」

穆斯林在法國原本就處於政經劣勢,收入低、失業率高,這幾年法國經濟欠佳,與種族歧視相關的攻擊事件,不斷增加。法國總理瓦爾(2015.1.20):「2005年的暴動已經過去,但創傷至今依舊存在,郊區被邊緣化,聚集少數族群,領土、社會和種族的隔離政策,仍緊緊控制我們的國家。」

最極端的例子是去年初,極右派的國民陣線黨魁勒龐宣布,為了貫徹「政教分離」,他們執政市鎮的小學,不再供應非豬肉的營養午餐,穆斯林或猶太小朋友,如果不吃 就等著挨餓。

法國國科研究中心莫罕默德(2014.3):「法國在2004年3月15日通過,禁止在宗教象徵進入學校,這十年來確實對我們造成影響,它增加了『恐伊斯蘭』的情況。」

到底是捍衛自由還是種族歧視?顯然有很大辯論空間,這也是查理週刊惹爭議的地方。查理周刊漫畫家魯茲(2012):「我們無法取悅每個人,這點我們很清楚,下週查理週刊會照常發行。」

之前查理週刊多次遭到攻擊,都是因為嘲諷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只是政教分離的法國,並沒有「反褻瀆法」,雖然以宗教對個人團體進行攻訐,或刻意激起宗教或種族仇恨,還是可以入罪,但在言論自由大旗下,真正定罪的案例並不多。

查理週刊發行22年來,被控48件官司只有9件成立。遭槍殺「查理週刊」總編夏邦尼耶:「政府叫我們不要發行,彷彿三個白癡上街示個威,他們就代表所有的伊斯蘭,我們要用幽默嘲諷,讓他們卸除武裝,而不是讚揚他們。」

查理週刊強調他們不是反伊斯蘭,而是反對任何極端的意識形態,只是2008年,雜誌刊出一篇諷刺猶太人的漫畫,作者卻遭到解雇,到底自由與歧視的界線如何界定?美國杜克大學教授莎菲:「關於諷刺最美好的一點,面對權勢勇於說出真相,我只是質疑,這種諷刺已不再以當權者為對象,而是變相為邊緣化被壓迫的族群。」

原本是保障公民自由的立國價值,變成壓迫少數族群的另一種極端,不同族群各自堅持的最高原則,似乎都有重新思考必要,但在雜誌社遭暴力攻擊後,查理週刊依舊高舉言論自由盾牌,再將伊斯蘭教義中不能肖像化的先知入畫。

查理周刊總編輯傑哈畢亞賀:「每次我們畫先知的漫畫,每次我們畫上帝的漫畫,我們都捍衛宗教的自由。」

法國總統奧朗德:「人們不了解,表達言論自由的重要。」

最後整個事件被簡化為,「我是查理」的言論自由運動,西方媒體多見「筆桿對槍桿」的二分法漫畫,但如果恐攻是身體暴力,筆桿何嘗不是語言霸凌?羅馬天主教宗方濟各:「你不能挑釁,你不能污辱他人的信仰,拿別人的信仰開玩笑。」

法國總統奧朗德:「我要反猶太和種族歧視完全消失。」

法國總統奧朗德說,這次攻擊打中了法國的心臟,指的是法蘭西共和精神,當40國領袖手牽手,展現團結一致相挺,只是,當中多少領袖在自己國內,箝制言論自由與打壓異己 ,都還是現在進行式,自由、平等、博愛 ,何時才不會有雙重標準?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諷刺#查理週刊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059

0.1274

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