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空一架編號AI171的波音787-8夢幻客機昨(12)日要從印度飛往英國,未料飛機剛起飛30秒,就墜毀在住宅區,機上僅有1名乘客幸運生還,其餘241人全數罹難。這起事件引發大眾對飛機安全性的關注,究竟坐哪個位置比較安全?專家建議,可參考機尾、走道、緊急出口附近等「三大黃金選位原則」。
根據外媒《LiveScience》報導指出,儘管空難事件令人擔憂,但航空運輸仍被公認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之一,新南威爾斯大學航空學院副教授吳正隆(Cheng-Lung Wu)表示,「從統計數據看來,搭飛機的死亡率還遠低於開車」;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的數據也顯示,自2001年至2017年間,約94%的飛機事故中,乘客全數生還,商業航班發生致命事故的機率,更是低到約1370萬分之一。
然而若不幸發生空難,哪個座位能提高生還機率?綜合過去空難案例與專家意見,機尾的座位通常被認為較安全,例如去(2024)年濟州航空空難造成179人罹難,機上僅有2名坐在機尾的空服員奇蹟生還,事後調查顯示,飛機在南韓務安機場降落時衝出跑道,撞上水泥牆導致機體斷裂,但機尾仍保持完整結構,讓2人得以倖存;類似情況也發生在1985年日本航空123號空難與2014年復興航空222號空難,生還者大多坐在機尾。
《時代雜誌》分析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自1971年以來的空難數據,發現後段座位的生存率約為69%,中段為56%,前段則僅有49%,單就座位位置而言,就可能影響20%的生還機率。
除了機尾之外,靠近機翼與翼根的區域也相對安全,吳正隆解釋,這些區域結構較為強化,且多鄰近緊急出口,有助於快速逃生,不過,由於機翼下方設有燃料艙,若事故引發火勢,也需要特別留意風險。
北達科他大學航空安全研究員阿傑庫姆(Daniel Kwasi Adjekum)提醒,事故發生後,乘客必須在90秒內撤離飛機,因此,他建議乘客登機後務必確認最近的逃生門位置,並數清楚座位與逃生門之間的排數,以避免濃煙影響視線,他也強調,在緊急時刻,切勿攜帶行李、拍攝影片或做出任何延誤逃生的行為。
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安部誠治則補充,真正安全的座位仍需視事故狀況而定,若飛機機首先著地,後排座位可能較安全,反之則可能相反,他建議優先選擇靠走道的座位,以利迅速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