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伊朗的中東戰火持續延燒、烏克蘭和俄羅斯也從2022年開打至今仍未停歇。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美國過往頻頻插手區域衝突或戰爭,近兩次大型戰爭俄烏和以伊,反而都表現出消極的援助。這引起輿論擔憂,若是北京出兵台灣,美國是否也採取同樣態度。美國在台協會(AIT)前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指出,台灣情況不同,無法這樣比。
美國在過往常扮演「世界警察」,無論是否關乎自身,都會介入調停、甚至出兵,來插手區域衝突或戰爭。不過包括俄烏戰爭和以伊戰爭在內,美國都表現出相當消極的援助態度,尤其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態度搖擺不定,商人出身的他更在乎出手援助能為美國帶來的效益,以及避免捲入長期戰爭所需付出的龐大代價。

這樣的態勢引發輿論,若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下令出兵,「美國可能不會出手協助防衛台灣」。對此,AIT前主席卜睿哲指出,每場衝突都不同,發生的背景與脈絡也很重要,這些都是美國會決定如何介入的關鍵。
與卜睿哲看法相似的包括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她承認烏克蘭被侵略後,美國的態度引發了盟友對於美國的信任質疑。如今以色列和伊朗爆發戰爭,美國同樣搖擺不定,但葛來儀強調:「伊朗不是中國,以色列也不是台灣」。

葛來儀進一步表示,不管俄烏或是以伊,情境都無法和台灣相比。無論最終美國以何種方式介入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戰爭,以及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扮演何種角色,都不能被視為「美國是否會出手援助台灣」的指標。
◤調節血脂血糖關鍵◢
◤明亮世界靈活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