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生署長林芳郁罹患失智症,因而讓外界又開始討論這疾病對家庭以及照顧者的影響。目前國內30至64歲族群,失智症盛行率約為千分之1.19,而部分還合併失能,如今食藥署已核准兩款失智症藥物,將於6月23日送抵台灣,並由亞東醫院開打第一針!但這新藥價格上百萬,並非所有家庭都能負擔,今(22)日健保署長石崇良提到,「其中一款藥物已經提出給付申請,正在評估,最快年底有機會進入討論階段」。
今日石崇良出席林芳郁妻子林靜芸的新書發表會,接受媒體聯訪,針對失智症藥物部分,他說「目前食藥署已核准兩款新藥,而其中一款也已經對健保署提出健保給付申請,現在已啟動醫療科技評估,等到報告出爐之後,會再進行下一步程序安排,包括專家討論等等,最快年底有機會進入討論階段」。

更多新聞:像wifi斷線 林靜芸曝林芳郁失智病發時「看到紅燈也要衝」
醫療科技評估所需的時間,要視藥物廠商所提供的資料完備程度而定,資料若是足夠,那麼大約45天可以完成。石崇良說,「目前這兩款失智症新藥的真實世界資料並不多,之後會檢視藥物的臨床試驗結果和療效,以及藥品價格對健保財務衝擊的程度和成本效益,再來決定」。

更多新聞:「失智」印封面 林靜芸曝林芳郁意念:他常說「要允許錯誤」
今年食藥署核可兩款專門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新藥,分別為美國與日本合作研發的「樂意保(LEQEMBI)」,以及美國禮來藥廠研發的「欣智樂(KISUNLA)」,其具備清除腦中致病類澱粉蛋白的功能,能顯著延緩病程約26%及35%,但兩者均需在醫院施打,無法自行使用。6月23日新藥確定送抵台灣,將由亞東醫院針對83歲女性患者,率先施打第一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