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可能都有走進房間卻忘了目的,或者開始忘記人名、日期,有些人會覺得這只是因為「老了」,但也有人擔心「會不會是失智的前兆?」不過,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近日分享一項令人振奮的研究,證實運動不僅能幫助減重、控制血糖,還有可能逆轉阿茲海默症,把大腦「重新啟動」。
張家銘醫師在臉書表示,這項刊登在2025年《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的研究,讓他「差點想起立鼓掌」。研究團隊針對一群患有阿茲海默症基因的小鼠,安排每日自由跑步60天,隨後利用「單核RNA定序」技術,分析記憶總部「齒狀迴」(dentate gyrus)中每一顆細胞的變化。
結果發現,原本因病「關機」的神經元,有超過200個與能量代謝、細胞生存、神經修復相關的關鍵基因被重新啟動,像是Atpif1、Atp6v0c、Slc25a4等基因,彷彿被喚醒的老兵,重新回到戰場。此外,大腦中的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與支援細胞(星狀膠質細胞)也從「發炎破壞者」變為「修復與清理工人」。
更令人驚喜的是,這些在小鼠中被「救回來」的基因,在人類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也同樣出現異常,顯示此生物機制同樣適用於人類。
張家銘醫師指出,只要願意改變,開始運動,就能夠讓大腦知道我們並沒有放棄。不需要報名健身房,也不需馬拉松,從每天快走30分鐘、騎腳踏車、在家健身操、原地踏步都能開始,「關鍵不在於強度,而在於持續,讓大腦知道:我們還沒放棄它,它就不會放棄我們。」
張家銘醫師強調,失智症的影響沉重,尤其曾經看著親人逐步遺忘一切的人,更明白那份痛。但這項研究證明,大腦不是只能走向退化,而是仍有機會「轉向」與「重設」,運動就是我們能握住的那個方向盤。
最後張家銘醫師呼籲,「不論幾歲,不論您有沒有阿茲海默症的家族史,只要您今天開始願意動,哪怕只是一點點,那個選擇,就已經在為未來的您,多保留一點記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