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地區的飲食習慣偏好重鹹,如常見的醃漬物、鹽魚及各式沾醬等,可能會大幅提升罹患胃癌的風險,根據研究發現,高鹽飲食者罹患胃癌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將近一倍,而適量攝取水果則可降低罹癌風險,專家呼籲民眾應重視日常飲食習慣的調整。
基因醫師張家銘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許多人即使保持正常飲食仍可能罹患胃癌,問題往往出在最習慣且最不易察覺的地方,就是那些看似無害的「家常」小菜中所隱含的過量鹽分,一篇2025年發表在期刊《Epidemiologic Reviews》的研究,建議亞洲人應「多吃水果,少吃鹽」,以降低胃癌風險。
張家銘指出,根據研究發現,攝取最多鹽分的族群,其罹患胃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97%,他解釋,多數亞洲人從小養成食用醃漬物、鹽魚及沾醬等重鹹飲食習慣,這些「習慣」可能會傷害胃部,因為鹽分會破壞胃黏膜,導致黏膜變脆弱以及發炎,進而讓胃部細胞更容易受到致癌物的攻擊,這種長期傷害往往不易察覺,等到發現異狀時,常常已經為時已晚。
張家銘提到,該研究整合了亞洲地區30篇前瞻性研究,涵蓋超過427萬人的資料,結果顯示,經常食用水果的族群,罹患胃癌的機率比較少食用水果者低11%。這是因為水果中富含維生素C、多酚類和各種天然抗氧化物,能幫助身體清除致癌物,特別是對抗如幽門螺旋桿菌等會破壞胃黏膜的有害細菌;此外,水果中的營養成分還能中和飲食中可能產生的致癌物質亞硝胺。
張家銘建議民眾可以「用香料代替鹽」、「吃原味」,在維持美味的同時也能兼顧健康。透過適度調整飲食習慣,不僅能預防胃癌,更能促進整體健康。
◤調節血脂血糖關鍵◢
◤明亮世界靈活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