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肺癌持續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首位,其中廚房油煙一直被視為重要的危險因子。隨著人們居家時間增加,料理頻率提升,廚房油煙對健康的威脅更不容忽視,專家指出,許多民眾在烹調時的不當習慣,可能導致室內PM2.5濃度飆升,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
無毒教母譚敦慈在《健康2.0》節目中表示,許多民眾在烹飪時經常出現三個錯誤習慣,而這些習慣都可能產生對肺部有害的油煙,進而傷害肺部健康。
高溫爆香的迷思
譚敦慈指出,高溫爆香是最常見的錯誤習慣之一,當油溫過高產生油煙時,就會釋放有毒物質,不論是吸入或食入,都會對肺部造成傷害,所以她做菜絕對不會高溫爆香,譚敦慈建議可採用低溫烹調,如燉、滷、煮等加水的烹調方法,因為只要有水的存在,溫度最高只會到攝氏100度,可以有效避免產生油煙。
重複使用油鍋的危害
許多人為了節省時間或認為可以保留食材的油脂,會直接使用同一個鍋子續炒下一道菜,例如煎魚後,直接用剩餘的魚油繼續烹調,譚敦慈強調,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因為煎魚過程中已產生有毒物質,若不清洗就繼續使用,會讓已產生的有毒物質持續累積並吃進去。
正確使用抽油煙機
針對抽油煙機的使用,譚敦慈提醒,許多人在關火後會立即關閉抽油煙機,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她建議在熄火後,應該持續讓抽油煙機保持開啟5至10分鐘,以確保室內的PM2.5濃度能有效降低,維護居家空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