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媽媽很忙,一邊要讓身體慢慢復元,一邊要擔起照顧新生兒的繁重任務,如果有家人能輪替幫忙,那就能好好坐月子。相反地,沒有睡好,過度疲累,會出現許多後遺症。
澄觀中醫診所醫師王培紋指出,臨床上最常見產後媽媽出現的問題就是媽媽手。主要是因為每天抱著小孩哄吃哄睡、換尿布、洗澡等反覆動作,會導致手部疼痛的問題出現。而近來也有許多爸爸投入育兒,結果「爸爸手」也出現了。如何在呵護幼兒的同時,也能保護自己免於受傷,也成為現代父母要學的課題。
媽媽手是肌腱發炎
王培紋表示,「媽媽手」又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或狄奎凡氏症,是因為拇指側手腕的肌腱過度使用而發炎所致。這個問題不僅出現在需要反覆抱小孩的照顧者身上,也常見於需要大量使用手部的攝影師、美髮師或是3C工作者。
簡易測試可初步判斷是否罹患
對於懷疑自己是否罹患媽媽手的人,王培紋建議,可以利用Finkelstein's Test進行初步評估。測試步驟如下:
-
將大拇指放入其餘四指中,像是握拳但大拇指包在裡面。
-
將手腕向小指方向(尺側)彎曲。
-
觀察手腕拇指側(靠近手腕橈側突出的骨頭)是否出現明顯疼痛。若測試結果出現劇烈疼痛或不適,則可能是媽媽手;如果只有輕微緊繃感或沒有明顯疼痛,則可能只是疲勞或肌腱緊張。
中醫治療媽媽手有多種方法
對於媽媽手的治療,王培紋指出,在中藥治療方面,可以根據病情選用活血化瘀類、祛風濕通經絡類或清熱利濕消腫類的方劑。此外,針灸或按摩合谷、列缺、曲池等穴位,也能達到治療的效果。推拿與拔罐則可針對手腕及前臂肌肉進行放鬆與舒筋活絡,促進血液循環與減輕腫脹。
少用虎口重複施力
王培紋提醒,媽媽手的擾人之處在於照顧小孩或工作需要反覆使用手腕,因此有時快好了又會反覆發作。若有需要,應適當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徹底改善問題,別讓育兒的喜悅在疼痛中失了分。
◎ 資料來源/王培紋中醫師
原文請見:突然抱不起孩子 手好痛!醫曝媽媽手是這個部位用力太凶 改變習慣這樣做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