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3

撰文|陳妍如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美聯社.路透社
發布日期|2023.02.16

2022年2月24日,在全球一片震驚之中俄烏戰爭開打,大量死傷與絕望摧毀無數家庭。在戰事爆發前夕,許多專家與學者仍預測俄國不會輕易對烏克蘭動武;但截至2023年6月,俄羅斯總統普欽(Vladimir Putin)口中的「特別軍事行動」已經奪走至少9177名無辜平民的性命,實際死傷數目更難以估計。

TVBS俄烏周年戰不停專題/俄羅斯去年10月進行核軍演,試射洲際彈道飛彈、巡航飛彈,俄羅斯總統普欽透過遠距視訊監軍。(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俄羅斯2022年10月進行核軍演,試射洲際彈道飛彈、巡航飛彈,俄羅斯總統普欽透過遠距視訊監軍。(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烏克蘭自2022年9月開始步步反攻,陸續收復被俄軍佔領的哈爾科夫、赫爾松等地區。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曾一度宣布,烏克蘭從俄軍手中解放了超過2000公里的領土。戰事愈演愈烈之際,2022年12月7日,普欽揚言會利用「我們所掌握的一切手段」來捍衛俄羅斯領土與人民,讓外界開始猜測,此番言論是否代表俄國可能動用毀滅性的核武來攻打烏克蘭?

TVBS俄烏周年戰不停專題/在俄軍撤出赫爾松後,澤倫斯基抵達當地,與烏克蘭軍人高唱國歌。(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 在俄軍撤出赫爾松後,澤倫斯基抵達當地,與烏克蘭軍人高唱國歌。(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普欽:我們沒有發瘋

俄方接連失利,原本以為將閃電結束的戰爭被拖入2022年的嚴寒冬季,卻始終不見停戰跡象;歐美國家擔心事態將演變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紛紛擴大對烏軍援,從一開始只提供防禦性武器,到2023年年初點頭答應援助M1戰車、豹-2坦克、愛國者飛彈系統等先進武器給烏克蘭,戰況看似逐漸倒向烏克蘭,卻無人能保證普欽不會採取極端手段。

普欽對於核武的態度反覆無常,他曾在2022年2月,下令軍方讓核威懾力量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又在10月底態度大轉彎,一邊說著「我們沒有必要使用核武」,同一周卻還在舉行核武軍演,讓各路專家們霧裡看花。

TVBS俄烏周年戰不停專題/2月27日,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不久,普欽便在莫斯科談到,要讓核威懾力量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 2022年2月27日,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不久,普欽便在莫斯科談到,要讓核威懾力量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普欽還說相較於其他國家,俄羅斯擁有的核武更加先進,只有在應對敵人襲擊的情況下,才會用上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會拿來做為先發制人的手段,「我們沒有發瘋,我們很清楚核武是什麼,不會像揮舞剃刀一樣帶著核武在全世界到處亂跑。」

所有人都想問的是:一旦普欽被逼急了,是否真的會動用核武? 

俄烏戰會變成核戰嗎?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尾聲、1945年8月6日,美國時任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於日本廣島投下「小男孩原子彈」;8月9日,又在長崎投下另一顆破壞力更強的「胖子原子彈」,迫使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廣島、長崎的百姓死傷慘重,日本成為全世界唯一的「被爆國」——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戰爭中動用核武。

世界擁核國核彈頭持有數量地圖

核子武器的毀滅性威力,以及帶來的災難性後果,讓所有國家聞之色變;許多人擔心,倘若普欽一聲令下動用核武,全世界可能都得跟著陪葬。然而,在核武被視為末日武器的當今,普欽真的有可能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嗎?曾任美國國防特別顧問、國防計畫助理部長的艾利森(Graham Allison)2023年1月在《時代雜誌》的專文指出,「毫無疑問,是的。」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等人都認同,美國國內媒體始終低估了俄烏戰爭帶來的核戰風險。艾利森表示,美方竭力在阻止普欽發動任何可能的核攻擊,「他們明白,這將會啟動一個危險的惡性循環,最終恐怕會導致全面核戰爭。」

TVBS俄烏周年戰不停專題/拜登2022年10月初表示,全球正面臨古巴飛彈危機以來,「核武末日」風險最高的時刻,不過國安官員連忙表示,並無情資顯示普欽會立刻動用核武。(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拜登2022年10月初表示,全球正面臨古巴飛彈危機以來,「核武末日」風險最高的時刻,不過國安官員連忙表示,並無情資顯示普欽會立刻動用核武。(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一旦俄軍節節敗退,核武恐將成為選項

2022年10月26日,俄羅斯舉行了入侵烏克蘭以來的首次核軍演;克里姆林宮聲稱,軍方從北極朝俄羅斯遠東地區成功試射了洲際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俄羅斯國防部長蕭伊古(Sergei Shoigu)表示,這場演習的目的是要練習「實施戰略核力量,應對敵人的核攻擊」。

TVBS俄烏周年戰不停專題/俄國國防部宣稱,10月軍演中成功試射了可搭載核彈頭的亞爾斯(Yars)洲際彈道飛彈。(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俄國國防部宣稱,2022年10月的軍演中成功試射了可搭載核彈頭的亞爾斯(Yars)洲際彈道飛彈。(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專家大多認為,一旦普欽在戰爭中進一步受挫,俄羅斯就有可能動用核武。艾利森指出,假使澤倫斯基成功實現目標——也就是解放被俄羅斯占領的每一寸土地,包括克里米亞,「這將對普欽的統治構成極大威脅,他也許會被迫在屈辱的戰敗和動用核武之間做出選擇。我認為他有可能會選擇後者。」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核武專家阿克頓(James Acton)也表示,俄羅斯可能會在烏克蘭使用小型的戰術核武以「改變遊戲規則」,從而打破僵局、避免戰敗。「我有理由擔心,在那種情況下,普欽可能會在烏克蘭使用核武。」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劉蕭翔則提出另一種可能性:當普欽想要速戰速決的時候,俄羅斯也可能亮出核武。「當戰爭時間拉長,如果普欽碰到一個時機,他認為用較小型的『戰術性核武』可以迫使烏克蘭投降,只要烏克蘭投降,西方國家就也沒辦法再Push。」

劉蕭翔強調,不能用常理去看普欽,就認為他一定不會用上核武。「躁鬱、憂鬱、大腦生病,任何生理狀況都可能影響他的判斷。」外媒曾多次觀察到普欽臉部浮腫、走路跛腳,揣測他可能患有帕金森氏症、癌症,但普欽真實的身體和精神健康自戰爭開打至今始終是個謎。 

俄羅斯到底有多少核武?

對於所有擁核國而言,國家實際持有的核武數量一向是最高軍事機密,因此各項數據只能透過估算得知。根據美國科學家聯盟(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FAS)2022年的資料指出,全球共有9個國家持有核武: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以及北韓。

俄羅斯核武總庫存數

若單看擁核國的核武數量,結果恐怕令人膽顫心驚:俄羅斯擁有5977枚核彈頭,比美國的5428枚還多;而同屬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的美國、法國、英國,合計則有5943枚核彈頭。

俄羅斯擁有的5977枚核彈頭中,估計約有1588枚已被部署,儲備的數量則有2889枚,另有1500枚已經退役;死對頭美國則有1644枚核彈頭已被部署,略多於俄羅斯。

FAS針對2022年俄羅斯核武調查報告顯示,俄羅斯擁有約2565枚「戰略性核武(strategic offensive weapons)」,共包括1185枚洲際彈道飛彈、800枚潛射彈道飛彈,以及580枚可以透過核轟炸機發射的核彈。這些「戰略性核武」可以進行遠程攻擊,殺傷力強大,一般被認為是足以引爆核戰的主要武器。 

此外,俄羅斯還有1912枚「非戰略核武/戰術性核武(nonstrategic warheads/tactical weapons)」,與上述的戰略性核武相對,「戰術性核武」的射程較短、破壞範圍較小,通常是用於小規模的地區戰爭。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劉蕭翔表示,普欽若要使用核武,這類較小型的「戰術性核武」是一個可能性比較高的選項。然而,核武攻擊的關鍵,是在一開始就封鎖對方的核武報復能力,「俄羅斯沒有把握一擊就完全摧毀西方的核反擊能力,同樣的,西方的核武面對俄羅斯,也沒有這種絕對的把握。」

隨著西方國家對烏軍援升級,俄烏戰爭局勢更加緊張;2023年1月31日,美國更指責俄羅斯沒有遵守2010年《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 Treaty)》,稱俄方暫停檢查、取消會談,使美俄管控核武的可行性受到威脅。

《法新社》報導,《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是美俄之間的最後一個軍備控制條約,該條約限制雙方最多部署1550枚戰略核彈頭,拜登上任後不久便宣布延長有效期至2026年,為兩國談判留出更多時間。然而即使有條約牽制,削減後的核彈頭數量仍然足以摧毀地球。 

TVBS俄烏周年戰不停專題/對於是否提供烏克蘭「豹-2」坦克,德國此前態度模糊,遭到西方各國施壓,直到1月底才終於點頭答應。(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 對於是否提供烏克蘭「豹-2」坦克,德國此前態度模糊,遭到西方各國施壓,直到2023年1月底才終於點頭答應。(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如何才能避免演變成核戰?

面對俄國以核武威脅、挑戰自家利益,西方國家為了不開戰,難道只能期待普欽不要忽然喪心病狂使用核武嗎?艾利森認為,西方國家不必保持被動,事實上,拜登政府可說是借鑒了冷戰時代的劇本,組織了對俄羅斯的全面制裁、不斷削弱其經濟,為烏軍提供武器、訓練、情報等支持,並給予烏克蘭政府前所未有的經濟援助。

不過,對烏援助仍有其極限。劉蕭翔指出,「援烏抗俄」一直是西方國家的共識;各個北約成員國之間,也只有軍援力道的差別,「前提是要避免戰爭升級,不要把自己拖下水。」他提到,西方近來其實一直有在避嫌;相較於英國、美國,德國、波蘭等國因地緣位置、與俄羅斯的經濟關係密切,顯然更加顧忌,「因為戰爭就在家裡隔壁,要是烏克蘭不行了,下一個就輪到波蘭了。」 

TVBS俄烏周年戰不停專題/二戰末期,投在長崎的「胖子原子彈」(Fat Man)爆炸時在上空產生巨大的蕈狀雲,城鎮被破壞成一片瓦礫堆。(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 二戰末期,投在長崎的「胖子原子彈」(Fat Man)爆炸時在上空產生巨大的蕈狀雲,城鎮被破壞成一片瓦礫堆。(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因此,儘管烏克蘭多次表示希望西方國家能提供戰機,但在西方國家眼中,援助戰機給烏克蘭並不是實際的選項,因為培訓人員必須耗費許多時間,烏軍拿到戰機也無法立即上手。劉蕭翔分析:「真的要派上用場需花費不少時間,但是這對烏克蘭士氣有幫助,而且也確實引起了俄羅斯的反彈。」直到2023年5月,在澤倫斯基、歐洲盟國持續施壓下,華府終於點頭,同意提供更多精密武器援助烏克蘭抵禦俄羅斯,其中也包括F-16戰機。

俄烏戰爭起初幾乎無人看好烏克蘭能抵禦俄羅斯入侵,首都基輔更被預言「最快72小時就會淪陷」;戰事發展迄今,烏克蘭從一度兵臨城下,到一步步從俄羅斯手中收復大片失土,戰事仍然膠著,瓦格納傭兵組織領袖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短命兵變後,戰局增添更多未知數,全球都在關注俄羅斯的下一步。普欽2023年7月24日會見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時更稱,烏克蘭的反攻「已經失敗」。

從開戰以來,普欽的各項決策多次超出專家料想,俄烏戰爭究竟能否和平結束,很大程度還是取決於這位掌權20多年、專制的俄羅斯總統;俄烏雙方仍在廝殺,普欽的行動始終難以預測,核戰的隱憂或許並非常人所想像的那般遙遠。 

看更多影音報導

延伸閱讀

TVBS製作團隊

數位事業部 TVBS新聞網
TVBS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