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七大汽車零組件製造商馬瑞利(Marelli Corp),本月11日在美國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以確保能從放款人方面取得11億美元融資,公司聲明指出,約80%的貸款方已簽署協議支持公司重組,預期公司營運不會受到影響。
馬瑞利的背景
馬瑞利為日本汽車零組件製造商,同時也是日產汽車(Nissan)的重要供應商。然而,馬瑞利的前身為「日本康奈可」,主要產品為汽車零組件、熱交換器、空調系統、壓縮機等,在美國私募股權巨頭KKR主導下,2019年收購義大利車燈製造商Magneti Marelli,並更名為「馬瑞利」。當時雙方的結合,期盼可以組建全球汽車供應鏈巨頭。合併之前,馬瑞利和康奈可分別都是汽車零組件業內的巨頭,2018年兩家總營收共達146億歐元,為全球第7大。不過,合併後並沒有發揮「1+1」大於2的綜效,反倒還讓公司債臺高築、營運出現困難。

馬瑞利成關稅戰的重災戶
2018年,馬瑞利營收達146億歐元,但2020年,營收跌至104億歐元。到了2024年,馬瑞利的自由現金流驟降67%,股債比攀升至185%,顯示出公司資金周轉出現嚴重斷鏈。根據外媒報導指出,馬瑞利公司遞交的法庭文件中顯示,債務總額約為49億美元(約新台幣1448億元)外媒更把馬瑞利的破產事件譽為是關稅戰的重災戶。馬瑞利的破產原因
市場認為,日本康奈可與義大利Magneti Marelli兩大廠來自不同國家,有不同的企業管理模式,雙方存在文化差異,結合後在採購體系上就能看出端倪,兩大採購體系並行,並未找到最佳解方,反倒讓採購成本比行業平均高出約12%。外媒也指出,在生產環節,東京總部與義大利工廠也常出現矛盾與衝突,使得整合效果低於預期。然而,馬瑞利的兩大客戶,日產汽車(Nissan)與Stellantis也出現營運不佳狀況,導致訂單銳減。日產汽車2024年財報由盈轉虧,2025年更裁員2萬人、關閉7座工廠,力求扭轉困境;Stellantis排名為全球車廠4哥,面臨市值不斷萎縮,近期更考慮出售旗下豪華品牌瑪莎拉蒂,以精簡集團的品牌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