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南韓央行公布的數據,因憂心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造成的衝擊,南韓經濟第一季呈現負成長,GDP較2024年第四季萎縮0.2%,受到經濟負增長的影響,許多自營業者生意難做,傭雇市場也吹起寒風,民眾找工作變得更困難了。來自TVBS新聞合作夥伴-YonhapnewsTV的報導。
南韓今年第一季經濟增長率為-0.2%,在正式反映美國關稅政策前,增長率就處於低迷狀態,國內外機構對南韓經濟前景態度保守。
根據YonhapnewsTV報導,「IMF將今年南韓經濟增長率從2%降到1%,花旗銀行和JP摩根,分別下調至0.6%和0.5%。」
韓國經濟人協會預測,假使美國正式實施對等關稅,南韓企業明年的銷售額,將平均下降到4%。企業投資萎縮、民間消費也減少,南韓的自營業者面臨危機,像是首爾這間餐廳,午餐時間冷冷清清,掛上打折的廣告布條也沒用,業者說今年以來營業額已經掉了一成多,生意快要撐不下去,「比起去年,今年好像更辛苦一些,來過的客人好像更少上門了,如果之後銷售額繼續下降,可能不得不考慮精簡人事。」
南韓統計廳統計,今年第一季自營業者和去年同比減少了1萬4千人。
YonhapnewsTV記者分析,「其中,有僱用員工的自營業者,減少了2萬5千名左右,沒有雇人的自營業者反倒增加了,因為薪資負擔而停業或是獨自成為老闆的情況越來越多。」
受到經濟負增長的影響,南韓雇傭市場也吹起寒風,找工作變得更困難了。渴望求職的民眾表示,「我投了很多份履歷,但沒有一家聯繫我,所以想看看有沒有其他工作。因為年紀大了,職缺好像都以年輕人為主,求職似乎有點困難。」
韓國經營者總協會統計, 就職不到3個月的新錄用勞動者人數,從2023年第一季到去年第四季,連續7個季度減少。非自願性失業人數達到137.3萬人,在新冠疫情擴散的2020年後,時隔4年轉為增加趨勢,這些處於經濟劣勢的弱勢族群,需要政府的社會安全網支援。
高麗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姜晟鎮認為,「因為處於失業狀態,所以應該加強能夠承受這些的收入保障,也就是國民基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當務之急是投入更多預算,讓大家能夠承受得住比現在更多的壓力。
南韓前總統尹錫悅因企圖實施戒嚴失敗遭到罷免,導致總統大選提前在今年6月舉行,南韓兩大黨高呼克服經濟危機,卻仍是大打口水戰。
南韓共同民主黨議員朱哲賢認為,「韓總理參加大選是以國政混亂為籌碼的無常識、無恥、無知的行為。」另一邊,南韓國民力量黨議員金聖元則說,「企業感受到的風險,事實上比起美國和中國,李在明的風險更大。」
兩大黨派端出民生經濟政策,共同民主黨提出在南韓國內,生產主要產品的企業,將給予稅收優惠。國民力量黨則是承諾打破虛擬資產監管。為了應對美國關稅政策等危機,南韓亟需恢復政治領導力和國民信任感,南韓經濟正站在十字路口,專家擔心,如果不能正視危機,南韓迎來的將不只是失落的10年,而是失落的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