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觀點/重啟軍審法 為國家利益還是整肅異己?

作者 顧上鈞
發佈時間:2025/03/15 10:01
最後更新時間:2025/03/15 10:01
賴清德總統在國安會議後親自出席記者會,說明恢復軍法審判等反制滲透統戰作為。(圖/胡瑞麒攝)
賴清德總統在國安會議後親自出席記者會,說明恢復軍法審判等反制滲透統戰作為。(圖/胡瑞麒攝)

近期引起廣大輿論的新聞事件,莫過於總統賴清德宣布重啟軍事審判法;無獨有偶,在新聞發佈的前兩天,閣揆卓榮泰公開表態不排除重啟核電。

廢軍審以及廢核電,都是民進黨在野時高聲疾呼的主張,如今立場驟變,不免讓人無所適從。

 

能源政策、軍事制度,都是涉及國家安全、高度務實且專業的領域,兩者茲事體大,一旦修改動輒耗費上億元,如今政府苦於預算被刪,可曾想過朝令夕改之間又浪費了多少資源?

徙木立信的典故大家都懂,當政府一再失信於民,只會加劇社會分裂;昨是今非的態度,更顯示當初的抗爭完全是政治凌駕專業。

平心而論,軍事審判法跟核能發電到底該不該恢復?答案都是肯定的。面對強鄰威脅,建立可靠能源與強化軍事戰備勢在必行,無奈政治算計大於國家利益,在黨政軍大權一條鞭的終極目標之下,從選任顧立雄擔任國防部長開始,就是鞏固政黨利益的第一步棋。
 

按照軍事專業判斷,兩岸之間敵強我弱,最務實的戰略應是低調但積極的強化軍事嚇阻,同時避免實質衝突,然而這對於選舉時「抗中保台」的政治渲染力顯然有所不足,再加上即便台灣已經歷三位民進黨籍總統執政,軍公教群體仍大多傾向藍營,賴總統想加快改造軍隊,需要的就是可以貫徹政黨意志的政治親信,而非專業軍事幕僚。

顧立雄非軍人出身,沒有軍事體系的倫理問題與人情壓力,且對於政黨高度忠誠,可以徹底執行賴總統的政治意志、大刀闊斧的整頓國軍,甚至能在訴諸戰爭時壓制不同的聲音,無疑是貫徹政黨意志的最佳人選。

這樣高度政治化的國防人事佈局,再搭配重啟軍事審判法,就是剷除異己的絕佳組合。

這次重啟軍審法,賴總統特別強調,主要是為了反制中共滲透,並「有效遏制現退役軍人各種嚴重打擊國軍士氣的爭議言行」。

效忠國家天經地義,整頓軍紀也是當務之急,但如何定義嚴重打擊國軍士氣?退役軍人如果批評軍隊的政策或訓練,甚至發表政治立場不親綠的言論,會不會也被認定為「打擊國軍士氣」?軍事審判是否有可能演變成羅織罪名整肅異己的工具?

現在只差第三步,完成大罷免,讓國家回歸綠營完全執政,黨政軍一把抓,徹底貫徹賴總統個人意志。

一般民主國家除了尊重反對聲音,遇到窒礙難行的國際問題,往往可以巧妙運用反對黨作為折衝樽俎的煞車皮,以便政府在外交談判中保留迴旋空間。當國際壓力來臨時,執政者能以「國會制約」作為推託之辭,而不必獨自承擔所有政治成本。如今為了短期政治利益主動放棄這項外交談判籌碼,反而使台灣在國際博弈中陷入被動局面。
 

相信執政黨如今面對兵凶戰危、急需用兵的當口,已嘗到當初在野時為了短期政治利益廢除軍審法,帶來長期軍紀不彰與部隊約束力下降的苦果,但高舉反共大旗搭上政治正確的順風車,除了掩飾自己面對軍審法立場前後不一的尷尬,圖窮匕現,恐怕就是為了打壓反對民進黨的聲音。

當遇到軍事專業與政治指揮的衝突時,沒有如同美軍陸戰隊名將「瘋狗」馬提斯一樣的國防部長、或前美軍參聯會主席密利上將的專業軍事幕僚,依據局勢專業評估、甚至勇敢反對總統的政治決策;當面對軍事衝突時,沒有代表民主社會制衡力量的國會反對黨擔任緩衝,國家將如同一輛沒有煞車的失速列車一路暴衝,迎來的結局,只有戰爭一途。

當初軍事審判法被廢止時有個但書,重啟的條件就是戰爭開打之時。如今先是啟用顧立雄這樣高度忠於黨意而非專業考量的國防部長,再配上軍審法這把尚方寶劍,最後剷除國會反對聲音,顯然戰爭早已開打,只不過打的不是中共,而是一場整肅異己的對內戰爭;而面對中共的戰爭,恐怕也已在自我實現的末路之上。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下載TVBS新聞APP,最新消息不漏接




賴清德反滲透

#總統#軍事審判法#核電#民進黨#國家安全#能源政策#國防部長#政治意志#國軍士氣#反共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04

0.0638

0.2142